一款名为“百发”的理财产品日前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冲击波,这既因为它是第一款百度的金融产品,是互联网公司与金融企业合作的成果,还因为作为投资固定收益品种的理财产品,据称预期收益率高达8%。显然,这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有点另类的金融产品。有意思的还在于,在它出生48小时后,就受到了相关部门的核查。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百发”的交易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百度公司所拥有的巨量客户群体,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极大空间。同时,借助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平台,加上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也为产品获取较高的收益提供了某种可能。于是,这个产品在短期内以极低的营销成本热销就顺理成章。应该说,在互联网企业加大进军金融业的力度,同时金融企业也在急匆匆地使用互联网手段改造业务流程的背景下,“百发”的出现是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的,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市场带来多方面影响。同样,“百发”在某些方面的大胆尝试,客观上存在“越界”之嫌。
说到“百发”对市场的影响,其一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产品的营销模式。尽管现在各金融机构都开通了网上业务,有的甚至网上业务的占比已经很高,但其客户还是来自于金融机构本身,也就是说是为各自的客户提供了以网络代替柜台开展业务的通道,这固然方便了有相关要求的客户,但并没有因此而有效地扩大客户基础。而现在,网络公司的介入,使得其巨大的客户群体有机会与金融机构对接,从而真正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模式。在“百发”之前,大家已经看到了阿里巴巴旗下“余额宝”的强势扩张,当然作为对“支付宝”功能的一种延伸,“余额宝”主要还是满足了客户对现金管理的要求。而 “百发”则更加全面地体现了其作为理财产品的功能。而这种模式的推广,将极大地冲击现有的金融营销体系。进一步说,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尽快适应这样的改变,并且予以积极应对,那么其生存空间的确是会受到压制的。马云当年所说的:你不改变自己,我就改变你,确实不是一句空泛的豪言。
影响之二,是“百发”在某种层面上冲击了现有的理财产品收益分布体系,“百发”的预期收益率为8%,在相关的公告中还承诺提供担保,这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实在是有点扎眼的。因为作为一款低风险的投资固定收益品种的理财产品,在正常情况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投资技巧,要长期稳定获得8%的年化收益,是难以想象的,而且现行的监管制度也不允许任何机构与个人对产品收益做出承诺。也因为这样,在“百发”上网后就受到业内的广泛质疑,从而不得不修改宣传文案,强调了8%只是投资收益的追求目标,并且删除了有关担保的承诺。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管理层也就责无旁贷地将对该产品进行核查。然而,除却这些,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即便“百发”的收益只有4%(这在现在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类似“活期通”这样的产品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么也是对现有的利率体系的挑战,毕竟这些产品的流动性与活期存款相差无几,但是其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10倍以上。此类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势必对银行储蓄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也在事实上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长期以来僵化的存款利率体系,特别是活期存款的超低利率,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还能维持在何种程度,实在是让人担忧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收益与方便的网络大平台,是“百发”的最大看点,而这些又都是对现有金融格局的挑战。只是,这种挑战看上去有点不按规则推行。
其实,“百发”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显露了其互联网血统所具有的市场“狼性”,高收益加承诺保证迅即吸引了巨量客户的眼球,也因为触及了监管红线而导致被监管部门核查的命运。多年来,互联网企业一直是以野蛮生长为特点的,也以此为傲。但在金融领域,更多的是讲究规范,制度,显然是无法容忍野蛮生长的。在这就必然有个比较艰难磨合的过程。 因此,“百发”在对市场造成冲击的同时,更提出了怎样规范好互联网金融,职能部门该怎样未雨绸缪抓紧前瞻性规划与管理的紧迫课题。 (桂浩明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责任编辑: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