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三房并轨”关键是做大“蛋糕”

2013-11-05 13:01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提速“公共租赁房并轨”,有望成为住建部落实10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总体原则和精神的“突破点”。据报道,住建部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汇总“试点”公租房并轨运行的城市有关情况,并拟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相关鼓励推广要求。同时,饱受各界非议的经济适用房供应将逐步减少直至在全国全部取消。(见11月3日《重庆时报》)

  所谓“公租房并轨”,是指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然后通过财政发放房租补贴的方式补贴不同收入人群。再加上拟取消经济适用房,我国三类保障性住房将合并为“公租房”——公租房今后在住房保障领域唱主角,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逐步告别历史舞台。

  这样的住房保障改革,好处显而易见:其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虽然各有特色,过去发挥了一定保障作用,但经济适用房存在分配不公等现象,而廉租房则有户籍歧视之嫌。一旦“三房并轨”,合并之后的公租房,由于没有产权可以避免权力寻租,由于没有户籍限制更像“公平房”。无疑,这正是公众所期待的。

  其二,“三房并存”的住房保障体系,尽管保障了不同群体,但由于种类较多、操作复杂,不仅政府责任不够清晰,而且政府管理成本较高,但效果却不够理想。另外,社会也不便监督。“三房并轨”之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简洁明了,政府易于监管,公众易于监督。

  其三,有利于我国住房体系整体设计布局。坦率说,我国住房体系比较混乱,表面上看只有商品房和保障房两大类,但实际上中间还夹杂着很多角色不清晰的住房,如限价房、商住两用房等。这种局面急需统一化、规范化管理。而改革的第一步是统一保障类住房。所以“三房并轨”将为规范我国住房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笔者注意到,有人担心“三房并轨”后,“夹心层”住房得不到保障,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其实,能否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关键不在于保障房种类多少,而在于保障房供应总量能否满足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三房并轨”成功的关键是做大“蛋糕”,既包括做大公租房供应总量这块“蛋糕”,也包括做大房租补贴这块“蛋糕”。当然,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避免公租房分配不公。

  冯海宁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