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评论:过度炒作地方债务与现实不符

2014-01-03 09:13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正确认识地方债并积极应对方为上策,对其过度炒作与现实不符,也无益于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审计署近日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全面摸清债务底数,依法如实向社会公开,体现了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表明了我国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科学,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的新思路”。

  在审计结果发布之后,来自于多方的观点均表示,尽管目前地方债务总量不小,但风险仍可控。地方债务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应该认识到,地方债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而不应过度炒作。

  从一些公开报道和观点可以发现,地方债务危机论大致肇始于2010年到2011年左右,尤其是在2011年,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地方债务危机论甚嚣尘上,似乎国外的危机马上就要传导到中国来了,亦有经济学界人士预言了地方债务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节点。与此同时,对于地方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论断,一些媒体也深以为然并进行了为数不少的报道。

  时至今日,已经过了当年一些经济学业内人士所预言的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时间,但传说中的“危机”并未如约而至。目前的地方债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署所言“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正确认识地方债并积极应对方为上策,对其过度炒作与现实不符,也无益于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首先,不宜将围绕着地方债务所展开的争论不断扩大化甚至泛化。地方债务增速过快,的确反映出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但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而言,在长期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波折和起伏。不能就此将地方债务当成经济发展运行所产生问题的一个大筐,什么都往里装。

  其次,不能让地方债务危机论被利益所绑架。国际资本市场波诡云谲,一些大的机构一方面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又不断追逐利益,其倡导、推销的观点常常是利益驱动的产物。

  具体到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来看,同样是在2011年,一家大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称,我国地方债务被低估,并警告“可能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构成威胁”。此言一出,四座皆惊,部分银行股价随后应声下跌。在国际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做空中国的力量。就在炒作地方债务危机一年多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因频频遭到猎杀股价大幅下跌,“空军”获利颇丰。此后,地方债务又成为了国际资本市场所开掘出的新的做空中国题材,一批“空军”同样对此趋之若鹜。

  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对地方债务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而不能一味地炒作、放大危机论,这不仅有违客观事实,容易为利益所绑架,也不利于从根本上引导、化解这一问题。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外部监督,提升政府法治水平。地方债务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定时炸弹,而是现代法治政府运行所包含的客观存在。

  总体而言,对于地方债务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努力将其引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并使其不断实现公开、透明,而不是在一种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态下无序增长、过度膨胀,正如审计署有关负责人所言“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现阳光、规范融资;健全完善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规模控制、举借审批、统计管理等制度”;与此同时,应进一步限制地方政府由于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因素诱发的不合理发债冲动,将此前中组部印发通知所提出的“盲目举债留下烂账要问责”坚决执行落实。 □杜晓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