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伪造发票、证件、印章诈骗医疗基金案件层出不穷,暴露医疗资金监管体系漏洞。图为2009年安徽省芜湖市警方成功破获的一起诈骗农村医疗基金案件,现场查获了各类假发票、印章等物件。CFP供图
今年37岁的郑军(化名),曾是一名献血累计达2400毫升的志愿者。2013年10月31日,当郑军再次带着16万元的假发票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报销“输血费”时,被郑州公安机关抓获。
2009年以来,郑军假装患有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并通过办假证的人伪造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输血的住院发票和诊断证明,先后37次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诈骗报销“输血费”340多万元。日前,郑军因涉嫌诈骗罪被郑州金水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对于各地时有发生的骗取、套取医疗报销资金的行为和现象,有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修补管理漏洞,尽快建立并完善一张能够覆盖全国的医疗系统网络。也有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建立监控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定点医疗机构污点档案,增加违法成本。
假发票骗取340万“输血费”
郑军大学毕业后先后经营过服装、网吧等生意,私下里,他还是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河南省血液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05年,郑军共计献血2400毫升。
根据河南省有关规定,无偿献血者献血量累计满1000毫升以上,本人即可享受终生免费用血。
作为无偿献血者,郑军享受过他应有的权利。2009年7月7日,郑军出了一次车祸,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期间,花了6000余元输血费。很快,郑军持单据到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报销了这笔费用。
在报销费用时,郑军发现,报销“输血费”很容易。“血液中心返还输血费用的检查手续很宽松,工作人员不会仔细审核发票和诊断证明的真假……”
当年年底,郑军的网吧生意遇到困境,为偿还赔掉的钱,郑军想到了血液中心。郑军打算冒充白血病患者,用假发票和诊断证明去骗“输血费”。
郑军在网上找到卖假发票的“小马”,花4000元买了一张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发票和一张空白的诊断证明。郑军在诊断证明上填写跟发票数额相应的用血量,并签上曾经给他看病的血液科大夫的名字。
2009年12月10日,郑军第一次拿着假手续来到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将相关手续交给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当场递给他3万余元现金。
“我用这些钱偿还生意欠债,并作为生活花销。”郑军说。他按捺不住喜悦,两个月后再次前往血液中心……直至2013年9月17日,郑军先后37次从血液中心骗走共计342.186万元“输血费”。
近4年时间,郑军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前往血液中心一次,每次报销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五六万元。
工作人员向医院打个电话不就能核实了吗?怎么能让一个人凭假发票行骗数十次,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对此,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郑军多次作案,时间跨度长,工作人员检查其报销过的每家医院的印章和单据,难以分辨真假。”
该负责人表示,事发后,单位立即采取措施,相关卫生部门已下文,要求今后办理此类报销业务时,需由相应医院直接提供申请人的临床信息,进一步严格审核程序。
假医疗票据成公开买卖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不少省级医院的人流密集之处,发票贩子活动猖獗,甚至形成了虚假医疗发票“一条龙”的犯罪产业链条。
走访中,记者看到,在河南郑州多家省级医院的楼梯墙壁和卫生间内,横七竖八到处显眼地写着手机号码和“开票”等小广告。
“开住院票1503823××××”,这类住院发票广告的“发布者”,大多是只将电话号码用水彩笔手写到墙上,并不留地址。这类广告虽然被医院多次刮过、擦过、涂过,却总是很快被重写、重贴。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对于这类广告他们医院的清洁人员会定期清理,但刚清理完很快就会又被重新写上。代办发票的人专门雇用一些年轻人来写这个广告,让人防不胜防。
1月11日下午,记者随机从医院墙上出现较多的联系方式中选择了几个进行联系。通过对多位票贩子的调查,记者了解到,他们大多会抽取发票金额的5%~8%不等的“代办费”,而且基本起步票额都是1万元以上才肯办理。票贩子们几乎都向记者保证,能办到郑州所有大型医院的住院发票。
当记者问开的假票能否报销时,一名自称姓王的票贩子说,他开的票百分之百能报,“跟真票没什么区别,说白了就是真票。你要是考虑好了,咱们见面时,你拿真票对比一下”。
该票贩子向记者解释说,票据上该有的公章都有,收据编号、机制号等等也都有,况且这只是收据,不像发票有很多防伪标识,所以即使是专业人员也看不出来。
暴露医疗报销监管体系漏洞
既然票贩子所售的全是假票,这些制假者兜售假票为何能够如此疯狂呢?相关职能部门是如何查处的?记者走访了财政、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
财政部门表示,如果是财政部门监制的真实票据有所流失,财政部门会积极展开调查,但造假者提供的票据底联是伪造的,因此不属于财政部门的监管范围,应该由公安部门来处理。
公安部门则认为,伪造收据和伪造公章都是违法行为,是公安部门打击的对象,但造假者的流动性和隐秘性很强,给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需求决定存在,既然票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这类广告的目标消费者又是谁呢?
从外地到郑州打工的何冲(化名)最近因病住院,花了两万多元。何冲收入不高,医药费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后,他还要承担一笔不小的费用。何冲无意中在医院楼梯处看到了代开住院发票的广告,这让他动了心,“要不是负担太重,我也不会想着找人代开住院票。”
正是因为医保中有相当多人想多报或未住院但想要报销,才使得代开住院发票产业欣欣向荣。可是,报销者拿着从非正规渠道开具的票据报销不会被发现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河南地市级、县级医院基本实现了区域内联网,医保部门通过常驻定点医院等形式监督,杜绝了绝大部分的骗保行为。但就河南全省而言,并没有形成一张可以覆盖整个医疗系统的网络,各地卫生医疗职能部门都是彼此独立存在。
河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级医保中心负责人透露,对于外地城镇医保参保人员到郑州就医后,持住院发票回到原参保单位进行结算的情况,县级医保在跨区域调查取证时往往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每张发票都到省级医院去核实,只是在审核发现用药可疑时,再进行抽查。这就给一部分人提供了投机取巧、铤而走险的空间。”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惊雷认为,任何管理都会存在漏洞,如果不尽全力去堵漏洞、补缺口,很可能使大量资金花在不该花的地方,大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希望有关部门重视管理漏洞,尽快建立并完善一张能够覆盖全国的医疗系统网络。医疗行业要切实让群众受益,仅靠加大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还要靠细致入微的管理。”李惊雷说。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人把骗、套医疗资金视为正常。”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认为,骗、套医疗资金现象大量发生,暴露出社会保障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缺失,同时也表明一些地方医疗报销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当务之急是建立医疗保险诚信监控机制。如果医疗诚信监控体系比较完善,一旦有骗、套行为,就会成为诚信污点,甚至取消资格。因此,一方面要建立监控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加违法成本。”竹立家说。
本报郑州1月19日电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