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需要新思维

2014-02-18 15:01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 最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问题日趋突出,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不断加重。“谁来种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难以绕开的话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特别要拓宽视野,用新思维来解决好这一问题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要拓宽视野

  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就总体而言,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需要拓宽视野,宽、长、高并举。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宽度;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造提升,提升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高度;再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拉伸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长度。三管齐下,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就会思路大开。

  其一,从宽度看,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许多地方土地低效利用、粗放经营或土地撂荒问题加重。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措施,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将其与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结合起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普通农户,往往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也是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村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活跃力量。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发展职业农民结合起来,有利于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大量调研显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方式,把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还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务农,壮大职业农民队伍,缓解优质人才外流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实际上抓住了当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其二,从高度看,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造提升。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业成为有效益、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从国际经验来看,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富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农民队伍;以此为依托,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造提升,提高农业产业组织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老弱化问题的加重,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如果农民素质跟不上,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甚至建设美好乡村,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也好,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罢,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往往是新型农民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其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往往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永无止境。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仍然面临着素质“再提高”的问题。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培训,优化其成长发育的环境,对于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前,我国普通农户“小而全、小而散”的问题比较严重,经营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不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发展。但是,当前普通农户发展中的问题,与自身劳动力素质不高、经营能力和合作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出障碍,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培训,对于改造提升普通农户,完善农户家庭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三,从长度看,要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我国,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加快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迅速提高,已是可以预见的趋势。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经营恐怕还难以根本替代小规模农户的兼业经营,而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少数农业企业家+发达的农业服务体系+小规模兼业农户”,可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之一。小规模的兼业农户由于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很容易面临“无力种地”、“不知如何种地”的难题。通过发达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干”,机耕、收获、施肥撒药等只需一个电话,小规模兼业农户“无力种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通过少数农业企业家带着农民干,小规模兼业农户“不知如何种地”的问题,也将不再成为问题。“少数农业企业家+发达的农业服务体系+小规模兼业农户”,可以有效化解“谁来种地”的困局。在此,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人,都可以成为农业企业家的来源。

  积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引起重视。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理解这一精神,需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注意3个要点。第一,推进传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第二,着力优化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成长环境,按照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甚至国际化要求,鼓励农业服务组织的创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结构的优化,提升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第三,按照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机制,并将其作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战略工程。在此主要讨论第三个要点。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农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过程。农业分工分业的深化,实际上是由点及面到体的立体式复合型演化过程。如随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甚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等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和合作不断深化。这种联合和合作,有利于增进组织创新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培育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在此方面,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发挥“黏合剂”作用。又比如,近年来,随着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迅速凸显。与此同时,在许多地方,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功能弱、同质性强的问题日趋突出,这与面向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发达,导致农民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转型提升难以得到有效的服务引导密切相关。因此,面向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引导相关服务组织创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立体式复合型发展日趋迫切。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不仅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不断发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供给结构)的转型升级只是表象,农业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引领,农业要素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基础,农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农业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对接、有效引领农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转型升级,还可以为农业要素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吸引优质要素和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链提供通道。况且,随着农业分工协作关系的深化,许多农产品供应链已经由线性的单链转变为非线性的网链,由此导致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化发展的要求不断强化。当今世界,农业产业链的主导力量日益转向农产品流通等服务环节,这也要求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高度,增强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引领能力。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