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每有新词出,各领风骚七八天。过年期间,“恐婚族”红火一时;年刚过完,“月欠族”又登上各大微博排行榜。如果你现在不知“月欠族”,就OUT了。“月欠族”,顾名思义,指没到月底就把钱花光并透支消费的族群。
根据“患病程度”的不同,有网友将“月欠族”分成3个类别:凭着自身条件挣钱、收支相抵的,叫“一败天地”;败完了自己又开始啃老的,叫“二败高堂”;到了年龄找个和自己一样的伴侣,叫“夫妻对败”。2月20日,记者采访了3名“月欠族”成员。您不妨借此看看身边是否有“月欠族”,自己是否属于“月欠族”。
【第一种类型】拆了东墙补西墙
24岁的黄文娟将自己划到“一败天地”类型。老家在襄城县的她,在魏都区一投资公司做文员不到半年。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除去每月400元的房租、水电费,往往不到月底她就捉襟见肘了。黄文娟告诉记者:“剩下的钱根本不够用,有时候上网淘些化妆品,没怎么花钱就没了。”
经常性的收支失衡状态让黄女士颇为着急。后来,她开始办理信用卡。谁知道刚摆脱缺钱的压力,她就开始为每个月的还款发愁。“我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信用卡还款单。只要有短信提醒,我就想删了。”她说。
然而,欠钱总要还。于是,她又办了3张信用卡,拆了东墙补西墙。这样一来,她就发现自己进入了恶性循环:没钱——刷卡——还钱——没钱。对于这样的生活,她颇觉无奈。
“现在,我最怕朋友结婚。春节前3个同学挨着结婚,礼金我随了1000多元,加上来回路费,一个月工资基本花光了。”黄文娟说,她只能期望公司效益好一些,多发些工资,日子好过点儿。
【第二种类型】过度消费求援父母
对于黄文娟的痛苦,家住魏文路的靳晓虎感同身受。让他感到难为情的是,他需要父母经常贴补。
27岁的靳晓虎大学毕业后,被我市一事业单位录取。上班两年,他却几乎没有积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烟酒开销在500元左右,同学、朋友聚餐1000元左右。谈朋友,每个月在1000元—1500元之间。去年6月份,父母给我买了辆车,光是油钱一个月没有1000元就下不来,更别提买衣服、话费、健身之类,钱早就超了。”
钱一旦不够,靳晓虎就开始透支信用卡。时间久了,信用卡透支成为常态,靳晓虎有时候不得不伸手问家里要钱。父母有求必应的态度让他感觉既温暖又不好意思:“我现在都这么大了,老问父母要钱,多丢人啊!”
【第三种类型】富了爱情穷了积蓄
在网友总结的3种“月欠族”类别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夫妻对败”。结婚半年的白校伟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的工资每月加起来有8000多元。在许昌,照理说每月能节余点儿,可到了月底,他们还要刷信用卡。
原来,白校伟跟妻子在大学认识,谈了5年恋爱后喜结良缘。妻子是南阳市人,对于妻子肯离开家乡来到许昌,他一直心存感激。他说,见过太多因距离原因分手的例子,妻子放下一切来到许昌,他必须好好对她。
对白校伟来说,每周带妻子看电影、吃大餐,是雷打不动的事,“每个月1500元左右吧”。除此之外,白校伟对数码产品情有独钟,iPad、iPhone随身携带,上个月又花15000元买了单反相机。
即便如此,他们每月还可以有节余。不过,他妻子平时不理性的网购花费也不小:“冬天天太干,她上网买了6个加湿器,有的就是图好看。”
【理财师】要制订合理理财计划
对于当今社会“80后”、“90后”“月欠族”层出不穷的现象,天津煜展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许昌分公司理财师蒋耀凯认为,之所以出现“月欠族”,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加上当今社会信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相比以前要多很多,这也刺激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
对于年轻女性而言,上网购物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男性则更多地将金钱投入人际交往和娱乐当中。很多人的钱,在不知不觉中就流失了。
蒋耀凯认为,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是消除该现象的关键,其中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将基础性消费与娱乐消费区分开,并根据个人情况设定消费上限,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