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
一周以来,两会会场内外新闻不断,热点话题此起彼伏。3月8日发生的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令所有人牵肠挂肚,很多人在为寻找飞机下落昼夜不眠。生命是如此可贵,如此值得珍惜。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如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善待,需要倍加小心。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物价上涨预期控制幅度为3.5%左右;并且明确了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在大会开幕前,外界舆论倾向于中国淡化甚至不再设定指标。于是,对于7.5%左右的指标,有评论认为,这与深化改革的诉求相违背。如英国金融时报就称,“人们担心的是领导层迟早要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而刺激经济,就像它在2013年夏天所做的那样。目前已有迹象表明,中国央行已放松货币政策:曾在去年12月飙升的货币市场利率近来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真是如此纠结和如此糟糕吗?该如何看待经济预期指标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阶段,不设定预期指标是很不现实的。首先,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把握住供需的总平衡。其次,从维护信心,协调各地区发展步调而言,也需要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否则,就很难在各地区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实现总体平衡。第三,经济转型的基础是稳定和连续的产出,不能搞“断电切换”;没有一个有余地的速度作保障,转型升级就不可能进行下去。第四,无论转型前还是转型后,都要面对实实在在的就业需求,所以不能够忽视速度。
我们讲“不单纯以GDP论英雄”,其核心意思是不要低效、污染、冷冰冰的增长。要通过改革,使经济增长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绿色环保、更能够惠及民生。“不单纯以GDP论英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是科学的“GDP英雄论”。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就要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不留后遗症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保持合适经济速度的重要性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大国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必须有稳定的自我循环体系;否则,一旦经济不稳,不仅于本国不利,还会殃及地区乃至全球。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和有号召力的指标,改革甚至会成为一团乱麻。
厉以宁教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自行车原理”,可以很好地说明经济增速问题。他认为,经济运行就像骑自行车,骑得太快不稳,会出问题;但骑得慢也不行,一是晃,二是容易倒,甚至翻车。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速度。笔者以为,我们当前的经济转型,就犹如在坡路、弯路和石子路上骑车,肯定快不起来;但是,速度太慢了也不行,那样的话,不仅走不过去,还会摔倒甚至翻车。
李克强总理去年7月提出的“上限下限”理论,既体现了“GDP英雄论”的诉求,也融合了“GDP自行车论”的精神,是务实扎实和兼顾长远的发展观。只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我们就不会犯颠覆性错误,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推进深度改革。如此,中国经济的生命之树就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