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勇
回顾2013年的中国经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无疑是绕不开的头件大事,继上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其或将开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一个月后,2013年的中国经济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第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专门介绍了“双11”光棍节的销售盛况,总理称赞:“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如果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意味着中国“以开放促改革”战略思路的延续,那么“光棍节”这一带着浓厚草根气息的经营模式得到国务院总理的赞许,则意味着互联网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在国家战略层面得到认可。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这次座谈会上所评价的,“我们对新经济要重新认识、高度重视。新经济不仅仅解放了老的生产力,更主要是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而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两件事将给珠三角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知道,上海自贸区所承担的主要责任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其目标当然是推动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中国经济的这部分功能,在此前相当长时间内是由香港承担的,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业务等金融领域更是如此。这些试点政策一旦全面实施,将给香港带来多大的影响?在过去30多年中,香港一直是珠三角融入全球经济的引擎,如果香港对于中国经济的部分功能被上海取代,又将给珠三角带来怎样的影响?
以上问题,目前我们还难下定论。但是,与上海只有一个小时高铁车程的杭州,却因为马云所开创的“阿里系”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杭州在中国内销市场的地位。搭乘过广州地铁的人应该会记得,当阿里巴巴刚刚创办时,每逢广交会的那段时间,其广告就布满了广州地铁的车厢。那时,正是中国收获加入WTO红利的高峰期,广交会的交易额年年攀升。那时,也是阿里巴巴的起势期,精明的马云当时显然是为抢广交会的客户而来。但现在,销售额年年爆炸式增长的“阿里系”,已经多年没有在广州地铁上打广告了。
是的,线上与线下的优势对比正被扭转,线上资源日渐成为主导商品流通的重要方式,而线下资源的重要性则日益被削落。当2013年被普遍看成是互联网经济的元年时,一个牵涉中国未来经济格局的问题就产生了:随着线上商家的大量聚集,淘宝、天猫有没有可能取代广交会的地位,成为国内外商品流通新的主导者?而随着“电商之都”杭州的崛起,曾在相当长时间内主导着中国经济内外贸商品流通的广州,未来又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显然,随着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被放大,广州“千年商都”的地位被杭州逆转并非危言耸听——互联网将打破时空的间隔,区位条件不再成为主导优势,未来商品流通的主导者,并不一定是那些坐拥出海口、交通便利的区域,而是拥有线上资源、通过互联网聚集起全球商家和全球商品的区域和企业。用个极端的比喻来说明,阿里巴巴凭借其目前积累的信息优势和线上资源,即使其开设在喜马拉雅山上,也一样不会影响其在整个商品流通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佛山。在过去30多年里,香港和广州是佛山经济得以腾飞的两大关键外因:借助香港,佛山生产出的商品得以销往全球;借助广州,佛山成为中国各类商品加工和贸易的中转站。当香港与广州的地位,正分别遭遇上海和杭州的严峻挑战时,佛山要如何布局自身的转型升级?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佛山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提出,“在新的形势下,佛山必须痛定思痛,在继续保持产业发展总战略不变的同时,下定决心,攻克第三产业短板,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李贻伟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论述,目前已得到了佛山政商界的普遍认同,笔者春节后与多位区镇一级主导经济发展的官员交流时,他们都重点提及了如何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但坦白地说,佛山目前对于第三产业的思考,还停留于如何发展传统商贸业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比例的层面,却忽视了在新经济格局下,不仅推动佛山发展的外部动力发生了变化,而且整个经济运行规律也因为互联网力量的崛起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举例来说,当广州商贸之都的地位正被互联网经济逐步解构时,佛山还能以传统思维规划商贸业的发展吗?
而其实,第三产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小米手机,如果以传统观念来看是属于制造业的,但小米从来就没有自己生产过手机,怎么能算是制造企业呢?其实,以新的经济理念来划分,小米是属于第三产业的,因为在其企业内部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与生产相关的。因此,佛山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原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必须,更是在新经济力量崛起的背景下对自身发展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上海自贸区和杭州电商所代表的正是新经济领域中两种全新的力量,它们的崛起既意味着推动佛山发展的外部力量正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整个经济运行规律已悄然改变。所以,佛山要发展第三产业,注定将是在新经济思维下的“爬坡过坎”。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