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总有遗憾,完满常有残缺。这句话用在笔者于三水近两个月的生活感触中,再贴切不过。
笔者初到佛山时,从佛山火车站出发前往三水。当笔者提着与自身重量和体积相差不大的行李欲上公交车时,公交司机一句“乘客已满,坐不下了”的话,让笔者颇有些意外——车后明显还空缺着好几个座位!
之后,笔者从三水火车站购票回衡阳办事,又意外地遭遇车站售票员的“冷漠”。当笔者询问去衡阳有无车票,对方抛下一句:“电子显示屏上时间和地点一清二楚,你不会连这也看不懂吧?”这句话也许不过分,但说者也许无意,听者可能有心。再者,乘客固然可以查看信息,但若是视力不好的老人或是看不懂字母的民工,这语气或许重了些。
虽然此后在三水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让笔者逐渐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的美感:友好的同事、热情的房东、和颜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有不错的生态环境、富有生活感的城市氛围、相对不高的生活成本以及不算快的生活节奏……但最初的那几次经历,依旧在笔者心头留下了不愉快的影子,哪怕这并不是主流。
最近区委书记苏伟波在微访谈中说的“小城之美”,就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同时也勾起了“不快往事”。笔者心想:如果这座城市的人尤其是公职人员,能更注重细节之处,那三水的“城市之美”将更为具象,也更能引起同感。
实际上,城市“温度”本身就更多体现在城市细节,这远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洁净如戏的宽阔马路来得更实际也更贴切。
尊重缘于相互。试想一下,如果在购票时有相应的反馈评价机制,售票员的那句反问,肯定会换来笔者的一个“不满意”评价。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在创文活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的今年,群众购票遭遇“冷漠”、乘车遭受“白眼”等情况,真的要少些、更少些、再少些。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