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大城市卖地收入20个月来同比首次下降,一线城市降温明显。经济之声评论:土地市场降温折射房企信心不足,地方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大。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昨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5月份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578亿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是20个月以来首次落入同比负增长区间。成交均价为303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7.9%,同比增长4.2%,增幅收窄近60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对这样一些数字,您是如何解读的?10个典型城市都包括哪些城市?
杨红旭:土地市场正在降温。因为土地市场主要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升温的,去年全国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场都是比较火爆的,尤其是去年的下半年,诞生了很多地王;到了今年房市先降温,春节过后杭州等部分城市开始打折促销;降温之后,慢慢的开发企业对土地市场的预期改变了,他们之前认为房价还要涨,拿地比较积极,但这两三个月房价稳住了,部分城市还在促销,那他们对于房地产后市由乐观转为谨慎,甚至悲观了。所以,导致拿地量减少了,5月份土地出让金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降了,这说明目前土地市场是处于降温通道当中了。
另外,我们主要选的就是十大城市,就是北大广深四个一线,还有就是天津、大连、杭州、南京、青岛、重庆,基本上都是以东部三大经济圈为主的一些城市。
经济之声:另外,从出让金来看的话,24.6%同比的降幅是不是超出您的预期呢?
杨红旭:基本上符合预期。因为去年整个市场比较火爆,无论是地市或楼市。我去年就预测,今年楼市将是一个高位震荡逐步降温的过程,房市先降温,地市后降温,只不过是地市降温的幅度略微超出我的预期。但是总体上讲的话,这个市场降温跟我们当时预测差不多。
经济之声:降温的核心原因是房地产企业不愿意拿,还是说因为目前的地价太高呢?
杨红旭:开发企业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后市变得开始谨慎了,甚至悲观了。因为开发企业拿地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不库存,比如2013年的房屋卖得比较好,大部分企业无库存。打个比方,他要购进面粉,因为面包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否则,就没法进行生产活动了。另一个目的,部分企业有时候买地买得比较激进,甚至是借贷即高杠杆的进行买地,这主要是基于后市的预判。去年下半年,很多企业还是认为2014年房市还要大热,所以购地面积比较多。而目前企业认为2014年到2015年房市不会热了,可能还要进一步降温,他们就不愿意去大规模的购进面粉了。因此,不库存和对后市的预期两个因素决定了企业拿地的积极性,至少是当前的积极性相比半年之前应该是明显的趋弱了。
经济之声:这是企业角度,如果从地方政府角度,有没有可能看到可能土地的价格出现下跌,它就有惜售这样的一个,推迟这样一个招拍挂进程的一个做法?
杨红旭:地方政府主要是受两种利益趋导。一是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还是比较高的,每个地方政府都希望卖地多一点,把地价卖得贵一点,这样的话增加地方的收入水平。二是每个地方政府卖地还会受到地方债务压力的影响。有些地方债务压力特别大,卖地的驱动力就更强一些;有些地方债务压力不是那么大,它可能在市场降温的时候就会放缓卖地的节奏。
总体上讲,地方政府目前债务压力都蛮大的,他们会随着土地市场的情况而调整出让的底价,比如1987年地价火爆的时候他们会把底价调高,市场降温之后,部分城市土地已经开始流标了,比如沈阳前段时间出让十几副土地,其中有一半都流标了。流标至少说明,开发企业拿地的热情在降低,地方政府必须要降低土地出让的底价水平。否则,企业没有谁愿意拿,因为价格是一个调整机制,所谓没有卖不出去的土地,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因此,下半年,地方政府可能还会比较积极的去推地,但是推的土地价格定价会比上半年和去年会调低。
经济之声:那能确认现在出现了土地市场的量价齐跌吗?
杨红旭:基本上可以认为,这个量肯定是萎缩的,相比去年的萎缩也比较明显。价格主要还是反映在溢价率,就是它有个底价,去年楼市热的时候,溢价率就比较高,像北京上海很多地块溢价率超过了100%;而现在溢价率开始降了,现在很少一块能超过50%。下一步,政府的底价可能也会下滑。总之,现在的量开始萎缩了,价格只是溢价率在下滑,但实际溢价率反映到成交价格上,其实价格也在下滑。所以,主要是量缩价萎,未来量缩价可能也要跌一跌。
经济之声:那如果像这个量,如果这个面粉作为开发企业进得很少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就是消库存,那在消库存之后是不是又会出现一种供应关系的变化?可能房价会有所向上?
杨红旭:房地产市场就是这样一个短周期波动的,春夏秋冬轮回。从库存角度,面包卖多了就要进面粉,但是面包突然滞销了,卖得慢了,就会减少购置面粉的速度和规模。今年以来,购地的速度放慢了,意味着企业下一步主要是消化库存。但当市场房屋供不应求的时候,房价就会止跌反弹,这就是所谓的生产周期和去库存周期反复的在进行轮回。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