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评论:对奶粉生产企业严监管才能真安全

2014-06-06 09:36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宣布,截至5月29日,全国共有8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通过生产许可审查,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品种1638个,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

  这次生产许可审查涉及奶粉企业质量管理、原辅材料质量控制、产品配方、产品追溯等方面,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提高奶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奶粉生产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科学防范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风险。

  据称,为顺利通过此次生产许可审查,国内奶粉企业可谓“不惜血本”,不少企业投入的改造成本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政府的“动真格”和企业的“真重视”,但也表明尽管近年来国家整顿奶粉行业的动作频频,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此次生产许可重审,恰恰给企业提供了“一边照镜子、一边做整改”的良好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本轮生死大考的淬炼,国产奶粉企业一定能实现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为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今后就可以对国产奶粉的产品质量高枕无忧了。在构建产业链和实施质量监管方面,“洋奶粉”的起步比国内早,体系也相对成熟。但最近几年,泓乐、可益多、亨氏等一批国外品牌同样登上了质量不合格的黑名单,新西兰的“双氰胺门”事件,更是打破了“洋奶粉”产品质量安全的神话。

  重提“洋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非幸灾乐祸,也不是为国产奶粉找台阶。而是想说,“史上最严”的生产许可办法已经付诸实施,企业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进行了整改,但这些措施最终能否成为奶粉质量安全的屏障,关键仍然在于通过许可之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能否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安全。

  对于政府而言,“严进”更要“严管”。严监管才能换来真安全。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从来都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举措。只有严进严管,常抓不懈,才能避免苦心构建的奶粉质量安全体系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