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务院第49次、57次常务会议后,《关于多举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称“新十条”)于8月14日正式发布,这是国务院要求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协作解决方案。正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所说,这也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操作纲领”。
央行13日发布上月金融数据,7月社会融资总量以及居民存款、银行贷款均较6月出现大幅波动,银行间利率也比6月提高超过0.5个百分点,引发部分学者对利率调整的猜想,当日资本市场应声起波澜。
企业融资价格和可获得的资金数量,直接受到银行业自身资金价格和资金充盈程度影响,因而,想让“金融活水”灌溉滋润实体经济里的企业单位,必须让金融机构的“水源”稳定起来、“水质”好起来,“新十条”的颁布落实,正体现了“稳定水源”之意。
十条指导意见没有长篇大论,但标本兼治,操作指向性强,立足当下,意在长远。从货币信贷到利率市场化,又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到企业的直接融资,“意见”都做了制度性安排。这十条指导意见,是金融之水的“稳定剂”,一行三会、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外汇局八部委各司其职,分别协同或单独负责“意见”落实,形成结构调整爬坡的“助力器”。
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资金来源和价格稳定靠什么?国务院“十条意见”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宏观看,流动性平衡的货币环境、利率市场化推进,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保障,“定向降准”仍会遵循结构引导指向,也做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制度安排。
金融机构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将得到丰富,其中包括民资发起设立的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等特色中小金融机构,以及更多的分支机构和网点。银行筹资成本也将通过多种方式得到稳定,监管亦将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来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这也将起到稳固水源堤坝的作用。而随着规范政策的出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套利空间也将被压缩。
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银监会提出进一步落实“金十条”的政策措施,推进实施了定向降准、扩大小微企业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改进贷款规模管理等重大政策,一些银行已经“动起来”,多种业务创新实践惠及弱势企业。
可以想见,随着下半年“新十条”在八部委(局)的稳步协调下推进落实,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三农”、小微等企业面前,资本市场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可以有”,企业惯用的银行融资,也要发生这些转变:身边可以贷款的银行或网点慢慢多起来,保险公司也加入保障行列,有更安全可靠的融资担保,贷款、转贷手续变得简单快捷,拿到较为稳定和优惠的利息,收费项目减少和规范等等,彼时,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为实体经济服务,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也逐步清晰起来。
因此,“十条指导意见”落实得越到位,也就越能从根本上推动我们当前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和惠民生事业的前进。
(作者贺霞系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金台观察》专栏是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及外部专家联合撰写的短篇评论,提供具有洞察力的关于中国经济、商业趋势的解析。投稿或有关于文章的任何意见请联系cy#(换成@)people.cn。关注人民网财经研究院深度研究产品:金台公司观察。微信号:icaiyan。财经要闻早知道!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