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国企税赋超民企两倍 专家:说法成立 背后有原因

2015-01-02 11: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国企税赋超民企两倍 专家:说法成立 背后有原因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日讯(记者杨斯阳)近日,在2014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表示,国有企业每100元营业收入的纳税额是8.55元,私人企业是3.02元,外资企业是3.03元,国有企业的税赋为其他企业的两倍多,这一观点引发热议。对此,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赞同此观点,并认为在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鼓励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国企与私企、外企税赋的平衡,为国企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是有关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企交税金额是民企的两倍多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私营企业500强纳税共计是4744亿元,中石化交税3363亿元,私营企业500强整体收入为中石化的四五倍,交税金额相差无几。日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关于“中石化平均每天交税8亿元人民币”的一番话,让国企与民企税负孰高的问题引发热议。

  对此,李锦认为,从数据比较,傅成玉关于央企税收负担较重的说法是成立的。113家央企2014年上半年缴纳各项税费8648.55亿元,税收负担率多年为12%左右。与之相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支付税费金额位列所有上市公司的前两名,累计缴纳3587亿元,税收负担率高达14.29%。

  2014年7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其中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国企)上缴税费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中央企业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中央部门企业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国资委监管企业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3%,财政部监管企业8064.4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14年12月22日,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实际上缴税金同比增长4.8%,相当于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与地方国企共缴纳税金2.8亿元。

  对于上述数据,李锦表示:“国企占整个经济的规模只有四分之一,从业人员仅占五分之一,但是国家的税收有一半要靠国企。国企的税负高也反映出国企代表了目前中国企业中盈利最好的一个群体,当企业盈利高的时候,税负自然相应更高。”

  国家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国企

  国企纳税到底高在哪?李锦认为应从三方面看待:第一,国企的管理更规范,税收征管机制比较健全;近年来随着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管理水平提升,竞争机制赢得发展实力,国企的利润创造能力和税收效有了明显的提高,造成税负比例较民企高。

  李锦算了一个帐:“央企自身的税负之重是可以算得出来的。2014前11个月年国资委主管央企的毛利是1.95万亿元,这个利润还要缴20%的企业所得税。央企有80%的资产是上市的,产生的央企利润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大概来讲,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权60%归国有,40%归属于其他投资者,因此,属于投资者的利润就有数千亿元。剩下数千亿元才是给122家中央国企的母公司的,而企业母公司还要扣除20%多的企业公积金,再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000多亿元,母公司能掌握的是很少了。”

  他表示,现在国企每年上缴的税收约为3万亿,这是国企对国家的最大贡献,事实上,国家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

  未来有关部门应推进国企财税改革

  业界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随着中国的经济速度与结构调整,未来政策将更多地倾向于新兴产业。对此,李锦表示,以前国企利润和纳税方面的快速增长,反映出中国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内生性结构失衡问题,而推动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主体是政府建设型投资和国企投资。

  他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以流转税为主,而当前国企特别是央企所处的领域属于高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领域,不少行业的高利润是因为所处的行业并没有展开完全市场竞争。

  李锦还表示,未来国企应该考虑如何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完成国家税收任务。有关部门也应该创造国企、民企与外企享有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协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财税改革,进一步完善财税体系。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