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手填的药单和病历,到联网的电子病历;从原本到医院才能进行的各项检查,到可穿戴设备随时提供心跳血压数据……数字医疗正在改变人们的健康地图。随着“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所带来的创业热情高涨,2014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案例数及融资额也水涨船高。数字显示,更多投资事件和金额都集中在2014年,这反映出数字医疗产业已开始热了起来。
数字化会否带来对传统医疗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我国数字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和机遇?在近日举行的中英医疗信息化研讨会上,《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英国经验:
数字化驱动医疗进步
“我的老祖母今年101岁了,依然可以安全地独居生活。这是因为有我们与医院和老年组织合作的老年痴呆联盟护理系统NSDA的帮助,她可以按一下按钮,就能便捷地召唤医疗服务。像我祖母这样的老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享受健康的老年生活,避免住院带来的昂贵费用和交叉感染风险。”在中英医疗信息化研讨会暨数字医疗展示活动现场,东英吉利大学医疗科学学院的威利·克鲁斯汉克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
在研讨会上,来自英国的数字健康产业经验还有很多:国民健康系统NHS如何实现一个病人一个电子病历?如何利用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设备、大数据更好地为病患服务?如何通过远程培训解决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问题?如何通过软件和智能家居帮助长期慢性病患者更好地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医院及养老院的压力……
作为医疗服务系统评价满意度全球排名第一的国家,英国的经验值得学习。
“英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医疗数据分析、规划和项目实施系统。信息化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的医疗卫生领域,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全方位切实有效的帮助。”英国数字医疗专家玛德胡卡·博思介绍说,英国的NHS中枢系统每月都要处理超过1.5亿次的数据交换。电子处方系统减少了60%的处方错误。从2000年开始的包括远程医疗在内的辅助医疗系统,开始注重预防保健、个人化护理和患者的个体医疗。NHS系统试点项目证实了远程医疗可以改善临床结果——死亡率降低45%,急诊就诊率降低15%,急诊入院减少20%,择期入院减少14%,住院天数减少14%。
“未来,数据透明化和大数据将驱动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个人医疗记录将会被广泛使用,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和个体预算将使患者对自我保健有更好决定权,包括基因组学影响在内的个体化保健将会改变治疗的方法。”玛德胡卡·博思对数字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实践:
信息化重构卫生事业
“英国很早就开始医疗信息化建设,他们很多经验和反思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说:“信息化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支撑,更重要的是引领、重构、重塑。它正在日益显著地重构卫生事业,改变卫生体系的面貌,引领健康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梁铭会提供的最新版《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由2008年的73.4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185.6亿元,5年增长152.9%。2009年新医改为信息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出台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系列标准与规范,国家发改委近两年每年都有约100亿元用于县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远程医疗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试点等项目。
“医院信息化应用近5年的发展可用6句话概况:电子病历快速推进、移动应用方兴未艾、医疗质量监管获得重视、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现实、患者服务形式多样、区域卫生信息化实质性起步。”梁铭会说,近几年我国HIT(医疗信息技术)产业,市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快速增长,市场投资结构趋向合理,产业链初步形成并渐趋完善,标志性产品和市场的成熟度有所提高。“IT新技术正在助推医院信息化发展。虚拟化、云计算在过去5年中已在医院开始应用,条形码、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呈快速发展趋势。”他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应用,在经过技术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灭低潮期、理解上升期之后,最终将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梁铭会也不讳言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面临的几大问题:医院信息化推进缺乏顶层统筹机制和路线图;标准化滞后导致集成难的问题;产业薄弱,产品跟不上需求发展;整体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老一代医院信息化系统面临升级换代难题;资金投入和人才依然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在各地的医改实践中被暴露出来,并正在进行解决。
最大挑战:
数字健康创业“外强中干”
2014年,我国的移动医疗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数字健康创业热潮汹涌,投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人民币,阿里、腾讯、小米等信息行业巨头纷纷在数字医疗领域布局。
这看起来热火朝天的场面,却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李晏锋总结为数字健康创业现状的“外强中干”。“外强表现为创业大潮已至、资本推波助澜、巨头介入布局。这造就了数字健康领域的火热趋势,但掩盖不了创业者的‘内虚’。”
李晏锋认为,数字医疗行业受限于政府监管,各方利益难以统一;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唯快不破等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健康行业;此外,医生和患者的诉求不同,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完美的把患者和医生连接起来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数字医疗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但还不是最大短板。
“数字医疗行业的最大短板是人才匮乏,同时懂得医学、信息技术和商业的人才太少。”李晏锋认为,医学的专业门槛太高,其他行业转行学医并成功很难,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扩展医学人才的知识面,让医学人才同时研习信息技术和商业知识。“学医的人应该在数字健康创业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起引领的作用。”
梁铭会也赞同数字医疗人才匮乏的观点:“医学信息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较短、人才缺乏问题突出。”他说,全国医院信息专业人才仅有约6.17万人左右,而HIT厂商数量约有近千家,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教授介绍,近年来北大也在进行相关探索,积极推进学术成果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研究,还积极投入对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在数字健康人才教育方面,北大也在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李晏锋介绍,北大从2013年开设数字健康创新课程,包括科研和实践两个阶段。“2014年,我们以该课程为基础,在中关村成立数字健康创新工坊,目前有超过10个创新点已转变为新型创业企业,其中有两家已获得百万元级别的创业投资。”李晏锋说,“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人才和学员进行对话,学生也能够找到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项目为基础的评估模式。开发这个课程完全超乎我的意料,结果也让我备感欣喜。”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