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黄金十年香港零售负增长
奢侈品消费不断萎缩,整个消费模式转向中低价
李向东
2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14年零售业数据,全年零售销货价4933亿港元,较上一年跌0.2%,这是自2003年“非典”爆发及实施“自由行”政策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一是反映游客消费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类目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大幅下跌13.7%;二是上述数字是在去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2%超过6000万人次的基础上取得的。这表明香港零售奢侈品消费不断萎缩,整个消费模式转向中低价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销量下滑也使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类目企业租铺意愿降低,带动香港核心区商铺租金见顶回落,预计2015年商铺仍有10%的回落空间。市场由此判断,由“自由行”带动的香港零售业黄金十年正式终结。
入境旅客不减反增
2014年一整年,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都在纠结中度过,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因“占中”而引发的时局动荡。
“占中”在国庆节前夕爆发,旅游行业预测会造成入境游客数量,尤其是内地游客数量会大幅下降,会给与之相关的酒店、餐饮、景区公园及零售行业都带来直接影响。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事实与判断完全相反。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访港旅客达6083.88万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同比增长12%。而入境旅客增长的动力大部分来自内地,在全年净增的654万人次旅客中,内地旅客净增约650.24万人次。全年内地访港旅客数量达到4724.77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16%,占访港游客总数的77.66%。
“占中”对游客入境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2月份。当月,访港旅客约566.6万人次,同比增8.5%,内地游客440.2万人次,同比增13.2%,均较11月份的15.7%和24.1%的升幅有所放缓。
零售业销售额虽然下滑,但实际入境旅客数量并没有减少,造成下滑的原因,行业归结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虽然2014年零售总额有0.2%的下滑,但销货总量却并没有下滑,反而有0.6%的升幅,销售额下滑主要来自奢侈品,而中低价的商品销量反而在增长。这说明游客的消费结构变了,不过夜旅客增多主要是日常采购需求,商家要适应这种变化。
不过,影响香港零售额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游客数量,其他如内地反贪令高消费游客放弃来港购物,欧元持续贬值,高消费人群选择弃港赴欧美购买奢侈品,香港本地人出外消费等,都会影响香港零售业。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师林俊泓认为,原来预计“占中”结束后,12月的零售额会升3%~4%,但最终结果与预期相差很大。他认为,一是12月访港旅客人数增长放缓,直接影响零售市况,另一方面12月开始放售的iPhone对零售业的支持作用远逊预期。基于这两点原因,他判断香港不用对零售市场过度担忧,2015年销货额和销货量分别会有6%及5%的增长。
不过,消费结构由奢侈品向中低价商品转向,对商铺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铺租不但不再有持续多年的凌厉升势,甚至开始加速下滑。商业地产研究机构戴德梁行分析认为,2014年珠宝及钟表零售商扩张势头放缓明显,令核心区的商铺承租活跃度下降,铺位租金已经有所回落,个别商铺新租约的价格已经较高峰时下跌二三成,反映铺租已经见顶。该行香港商业部主管林应威预测,2015年核心区一线街区商铺租金会再跌一成,而二三线地段的跌幅会更高。不过,他特别指,元朗、屯门等靠近深圳的北部区域的商铺租金会有小幅上扬。
有分析指,随着香港越来越纳入珠三角生活圈,会有越来越多的该区域居民赴港采购生活用品,而入境香港最近、交通较便利的新界北部区域,如上水、粉岭、屯门、元朗等地,将在这种趋势中受益。同样,当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作为广东西部入境香港的前沿阵地大屿山,未来也将在这种趋势中受益。现在临近机场的东涌已经发展成为繁华的新市镇,那里主打折扣概念的大型购物商场名品仓已经成为“自由行”旅客必到的购物地点之一。
适应旅客购物新常态
该如何应对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零售业下滑呢?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认为,“自由行”中的高端消费不如以往是下滑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建议香港提高接待能力,开放更多高消费力的自由行城市,或许能推动香港零售市场。
不过,增加自由行城市的观点甫一提出,立即遭到漫天的反对声,被指“唯利是图”。2014年年初,面对“自由行”暴露出的越来越多的弊端,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表示要重新审视该政策,当时一度传出要与内地协调缩减“自由行”城市,或改变一签多行等措施,后来均不了了之。但快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与香港的接待能力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尤其是在市民不断抱怨游客挤爆影响日常生活时,冲突不时爆发。
这种冲突最近集中表现在屯门。临近春节,深圳及珠三角居民每天大量涌入香港采购年货,不但令过关人群每天大排长龙,口岸通往屯门的公交车每天也要排很久才能搭乘,最终爆发多起冲突。据香港特首梁振英透露,今年夏天将在深圳福田口岸对面的香港境内开设一个大型边境购物商场,临近内地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需求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解决,不会再挤塞到市区造成市民生活不便。像这样的边境购物地点,今后香港会规划更多。
有需求,满足需求,这是经济基本规律,有时没有需求甚至要创造需求。尽管到香港购物的游客没有从前那么高的消费力,甚至有的游客听到餐厅要收“茶钱”起身就走,致使香港重新检讨“自由行”模式的呼声也时不时响起,但以深圳为主的内地居民日常采购的需求仍是香港零售业不能放弃的商业机会。
除了像建设边境购物中心这样的应对之策,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和企业都在想各种办法适应新的游客消费模式。在特区政府层面,香港旅游业协会主席胡兆英表示,在旅游发展局的领队下,酒店、旅行社、主题公园等业界代表陆续前往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宣传推介,传达香港现在一切正常的信息,希望当地同行重新推荐香港的旅游产品。
在企业层面,海洋公园、迪士尼、昂坪360等香港著名景区开始重新重视本地消费,陆续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推出一系列包括生日免费、打折等优惠措施。零售商家则更进一步探索平价趋势下的新销售常态,这其中以在香港钟表行业屹立40多年的九龙表行适应最快。
九龙表行董事总经理黄锦成表示,从前内地豪客每宗交易达数十万甚至过百万元的情况现在基本绝迹,现时旅客购买过万元的产品“已经好好”,销售已经集中于中低消费,因此九龙表行的门店也由16间减至12间。但他判断,内地游客对钟表的需求仍在,因此他7年前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家的品牌产品,价格区间定在1000~20000港元,至今业务相当好。半年前,九龙表行又开户网购业务,使销售渠道更宽。他认为,今后游客并不会为了购买钟表而专门到某地旅游,一定是在旅游时顺道购买,而香港的问题是旅游欠缺新意,高端消费旅客访港一二次后,怎么会再来第三次呢?
[责任编辑: 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