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春节中国游客大量涌向日本,并将"买买买"的精神带到了日本,据日本当地电视台的节目称,今年春节期间10天时间里,估计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近6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从保温杯到名牌包,不少商场货架被扫荡一空。
中国游客赴日扫货早已不是新闻,而且不仅是赴日,赴澳、赴美、赴法,赴世界很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有扫货的经历。按照媒体的解释,是因为日元贬值。尽管如此,如果同样的商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相同或非常接近,仅以日元贬值就吸引大量中国游客赴日扫货显然站不住脚。况且,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能成为中国游客的扫货对象,与货币是否贬值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关系。
国人不辞辛苦赴日扫货,原因很简单,一是价格便宜,据游客介绍,同样的电器等商品,在日本商场的售价比国内低超过三分之一,同样由虎牌新推出的山羊水壶儿童保温杯在日本售价约合人民币356元,在国内淘宝上翻了近一倍为680元,而在商场里则更贵。从日本扫货运回国内,即便加上不菲的托运费用和关税等,依然比国内便宜不少,而且越是大件商品"越划算"。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日本扫货,不容易购买到假冒伪劣,仅此一点,就对中国游客产生莫大的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要在市场上拥有足够的竞争实力,能够对消费者产生磁一样的吸引力,无非一靠质量二靠价格,过硬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足以让任何消费者无法拒绝。但是,质量和销售价格又取决于商品本身的成本,而现代商品中的成本,既包括生产制造经营过程中的"硬成本",又包括产品本身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软成本",像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其"软成本"甚至可以超过"硬成本"。另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优越的生产与资源利用效率,同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硬成本",而这两项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软肋。而且,市场管理欠缺完善,导致假冒伪劣商品不仅充斥市场更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打击中国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信心,即使同样商品同等价格,很多人也把从国外购进作为最放心的选择,看似荒唐却委实又不难理解。
显然,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对市场的管理,都应当从中国游客赴日扫货中得到警醒。像日本、澳大利亚及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其重视产品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与高效利用资源的程度,远大于中国制造,同样一种产品,由"中国制造"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成本远高于日本和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中缺乏"中国创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缺少创新的"附加值"和高额的原材料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成本,同样产品同等价格,别人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很可能难以为继,由此带来的副作用则更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员工工资和福利,同样辛苦工作一天,我们员工收入与日本相差数十倍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制造"该从国人赴日扫货中警醒什么?无非还是创新,把"中国制造"逐步转变为"中国创造"是经济健康转型乃至推动国家经济迈向新台阶的必由之路。我们再也不能局限于"世界工厂"的发展思维,资源耗不起,环境担不起,发展更耽搁不起。可以预想,当"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包括中国市场在内世界所有中高端消费领域,无处不在"China",届时,世界各国游客能够来中国观光"扫货",国人将引以为傲。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