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宣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被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并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发表声明欢迎这一决定,并表示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人民币加入SDR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有更多期许。”央行在声明中指出。
尽管SDR并非“真金白银”,而是IMF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但其代表的国际地位毋庸置疑。从此次IMF赋予人民币10.92%的权重看,人民币不仅作为发展中国家货币入篮,而且其分量已经超过日元和英镑。
“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军表示,国家和百姓都将从中获益。
据了解,目前人民币已被全球37个国家(地区)的央行类机构公开纳入外汇储备,占比为1.9%左右。人民币入篮,意味着IMF188个成员绝大多数认可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并可顺理成章在央行储备中把人民币加入。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记者,SDR真正产生的实际交易并不多,但获得国际“背书”后,人民币将铺平国际化道路,资本层面“走出去”将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表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是融资还是并购,多依赖于境外金融机构,定价权、资源配置权都由他人掌控。随着人民币地位特别是资本项下地位提升,中资银行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更具有贴近性的“红利”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百姓终将有一天能够“揣着人民币走遍天下”,避免汇兑的成本和风险。
国际储备货币的大门已向人民币敞开,然而要从“自由使用”到“自由兑换”,从“符合条件”到“广受欢迎”仍有很长的路。更何况,新的身份也得肩负新的责任。
“如果你在法兰克福的咖啡馆,既可以用欧元结账,也可以用人民币结账,人民币国际化就算是真正完成了,这可能得用很长时间。”中德金融和经济中心联合总裁吕迪格·冯·罗森说。
应当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尽管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融资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但当前人民币占国际跨境收支比例仅2.8%左右,在世界金融市场交易中使用并不多;从使用方看,国际上使用人民币的多是与中国有关联的机构,第三方使用人民币的很少。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赖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北大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当下中国面临着转型升级关口,只有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才能保持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
另一方面,是要靠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产品的丰富,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受益和吸引力。王军表示,关键是深化金融改革,在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前提下,让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机构有更多渠道有序投资国内金融市场。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好戏”还在后面。正如央行在回应中所言:“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积极贡献。”(记者姜琳刘铮)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