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超
猴年伊始,美欧日等经济体股市“列队”狂跌,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探形势未改,黄金、白银等避险资产价格“打鸡血”式蹿升……全球经济再遭强力“冲击波”,前景堪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受其震荡冲击在所难免。然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经济毕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爬坡过坎也不是头一回。亚洲金融危机、上世纪末的国企困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次挑战面前,中国经济越战越勇,成就了中国奇迹,也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着眼当下,尽管自身存在困难,又时逢全球经济的持续恶化,但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稳步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尚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未发生改变。
更具体些来看,尽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但仍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增量可观。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稳定且较快增长的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供求两端经济持续向好的两大引擎。此外,巨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也支撑了中国就业总体形势稳定,失业率保持在合理范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政府顺势而为,适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国企、价格等领域改革,到实施“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战略;从降准降息、减税降负,到简政放权、创业创新,以及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政策调整和战略布局为中国经济跨过风险战胜挑战,乃至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保证。
当然,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中国经济力求稳中有进,实现华丽转身,还需保险之上加保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政府还有继续努力、查遗补漏的广阔空间。
一方面,尽管政府政策、项目频出,但不乏少数政策在落实层面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加强对政策、项目落实的跟踪、督查。对于拖拖拉拉,阴奉阳违,甚至拒不执行政策的地方、部门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另一方面,信心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相关部门、机构有必要及时做好舆论跟踪,适时对舆论关注的焦点作出合理回应,提升社会信心。当然,若中国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政府自然也会“该出手时就出手”,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