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北京“营改增”将年减税165亿 涉及13.8万户企业

2012-08-10 14:21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从今年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昨天,本市召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启动大会。会议透露,本市试点改革预计涉及13.8万户企业,预计全年总减税额约165亿元。

  继上海后,北京市成为全国第二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地区。

  □新政

  预计北京地方年减税72亿

  据介绍,本市2011年营业税税源25.8万户、共1071.5亿元,与本次改革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税人约13.8万户,涉及营业税331.3亿元,占全市营业税收入的30.9%。经测算本市全部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多数一般纳税人税负整体下降,以2011年静态数据测算,预计全年总减税约165亿元,其中北京市地方减税72亿元。

  截至8月7日,本市税务部门已通过面对面方式培训纳税人超10万户。同时,考虑到企业经营模式、发展阶段、成本结构不同,企业改征增值税以后可能会出现税收负担增减不一的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对策,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为确保减税不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试点改革工作小组特别增加市公安局。市国税局也将制订试点改革的税收风险管理措施预案,防范可能出现的偷逃骗税、发票违法等涉税风险。

  □配套

  9月25日前统一办网上申请

  市国税局明确国税机关将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电子缴税方式,包括实时缴税、银行端查询缴税、POS划卡缴税和批量缴税。

  国税机关提供网上申报方式,网上申报软件免费提供给纳税人使用。9月25日前,国税机关统一为试点纳税人办理网上申报申请手续。

  9月1日起,在全市新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范围内,推广使用基于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的普通发票税控系统,纳税人可享受初次购买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优惠政策。

  试点纳税人转到国税后,除纳税人只开具非税控机打发票的情况外,应按要求统一使用国税税控机具开具发票。结合北京国、地税发票管理使用现状,对原北京地税13种发票分别采取简并、保留和替换的方式进行衔接。其中涉及保留的9种普通发票由地税局监制改为国税局监制。自9月1日起,试点纳税人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应当开具国税局监制的发票,不得再开具地税局监制的发票,结存发票到地税机关缴销。

  □企业

  低税负像给员工“发钱”

  一家文化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因尚未精确测算,财务部门尚不能掌握企业的具体减税额。但对于减税规模持极大的乐观态度。而减的税,就是企业平白获得的利润,如同给企业及员工“发钱”了一样。

  该公司由母公司和十几家分公司构成。2011年仅该集团母公司就实缴营业税4000多万元。这次改革后,预计该集团母公司和分公司的广告和有形资产经营性租赁等业务,可能都会涉及到营改增。她希望公司能将省下的税款,用于公司发展的再投资,借此壮大公司实力。而公司效益提高,职工的收入也有望随之水涨船高。

  该公司此前只向地税纳税,今后则要同时向国、地税纳税,为此该公司财务人员正在购置相关设备。

  □经验

  沪试点企业九成减税负

  截至6月15日申报期结束,上海市共有13.5万户企业经确认后纳入试点范围。整体来看,89.1%的企业在改革后税负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介绍,上海小规模纳税人申报缴纳应税服务增值税累计为7.2亿元,与按原营业税方法计算的营业税相比,减少税收4.9亿元,其中除交通运输、物流辅助服务行业税负略有下降外,其他试点行业税负均大幅下降。

  国税总局测算数据还显示,如果在全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全国税收净减收将超过1000亿元。由此可以带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同时可以带来新增就业岗位约70万个。

  □对话

  “养鱼”利于经济长远发展

  昨天,针对北京市试点营改增所能带来的当期和持续影响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

  “营改增”授人以渔

  记者: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的意义何在?

  杨晓超: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改革统一了货物劳务税收制度,将服务业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解决货物与服务不能互相抵扣的重复征税问题,减轻税收负担;改革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记者:今年市财政收入形势并不乐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会不会给财政收入带来压力?

  杨晓超:大家不能只看表面和眼前,片面地认为改革会给财政收入带来压力。

  首先,改革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优化服务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产业品质,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其次,改革有利于推动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发展模式。第三,改革依靠研发技术服务和文化创意服务创新驱动优势,会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试点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北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的改革试点,其实就是本市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发展活力的有力举措。这个“养鱼”举措的推行,从长远来看,对于本市和相关企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减税20亿元

  记者:对北京财政收入有多大影响?

  杨晓超:北京财政收入肯定会因此受到一定冲击。由于预计全年总减税约165亿元是包括国家减税、北京市减税和其他相关省市减税三方面构成的,再加上新政只是从9月开始实施。综合考虑来看,今年北京市的减税额可能在20亿元左右。

  记者:北京市财政收入增长10%的目标还能完成吗?

  杨晓超:1-6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42.4亿元,同比增长5.3%。今年以来,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增幅逐步提高。目前本市还存在3个财政收入继续趋好的条件。首先是目前本市房地产交易逐渐升温,预计相关税收会增加。其次是作为本市利税大户的商业服务业,目前发展态势也有转暖的迹象。最后是本市金融业、计算机服务业、信息产业、商贸业等,今年以来的运行态势一直不错,而且预计今年后期的发展前景也相对有利。

  在这一系列利好条件的助推下,加上本市财税部门努力组织财税收入,预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10%的增幅,还是有望的。

  财政支持增税企业

  记者:改革只是单一的减税吗?

  杨晓超:根据前期调研分析,试点改革在企业总体税负下降的同时,部分试点企业可能在新老税制转换期内产生税负有所增加的情况。

  记者:对这些企业,有何特殊政策?

  杨晓超:为了有效平衡这部分增税试点企业的税负,平稳有序推进试点改革,本市将研究出台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使试点企业不因此而增加负担。同时,本市将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加强调研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及时反馈,争取中央政策支持。

  具体来说,本市考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不同标准,对增税企业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扶持。

  记者:对于减税企业的减税幅度,本市有过测算吗?

  杨晓超:以试点涉及数量最多的小规模纳税人来看,从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税率将从5%降至3%。整体来看,本市这一改革带来的降税幅度,约在40%左右。

  记者:本市的改革与上海相比,难点在哪里?

  杨晓超:上海市国地税不分家,只有一个上海市税务局,试点时相对较为便利。而本市国、地税则是两个局,是彻底分开的。因此在纳税人信息衔接、认定方面增加了很多困难。同时,两个局的纳税申报条件、系统等也不同,纳税人适应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

  记者:对于这次改革,企业的普遍态度是什么?

  杨晓超:由于大部分企业都会降税,企业们普遍表示希望参与这次改革。

  -名词解释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因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销售税的重复征税问题,迅速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大多覆盖所有货物和劳务。我国1979年引入增值税,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由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多一个环节就要多缴一次税,这是营业税自身很难克服的一个问题。

  -“营改增”进程

  按照国家规划,我国“营改增”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

  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2012年1月1日已经正式启动“营改增”。

  第二步,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阶段将在2013年开始。

  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按照规划,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