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京津冀“1+9+3”模式助推首都经济圈加速

2013-07-02 08:50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聂晶晶

  北京将建设“新七环”?北京市规划委日前澄清,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外环”已取代“新七环”的提法。到2015年,河北省有多达11条高速公路直达首都,京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这也意味着,作为国家战略的首都经济圈,也将加速形成。

  今年5月,北京与河北两省市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家庄、衡水、沧州三市最终纳入首都经济圈规划,由京津冀三地组成的“1+9+3”模式基本确立。区域经济学家表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应基础设施先行,纵深仍需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以及长效对话机制,避免无序竞争。

  “1+9+3”鼎定首都经济圈

  据北京市规划委透露,目前“大外环”规划已经完成,全程940公里,到2015年全部通车。这意味着,届时,“大外环”将直接连接10余条高速公路和10条一般国道,所有路过车辆无需再穿城而过。

  到2015年,河北省按顺时针方向将有京承、密涿、承平、京秦、京哈、京台、大广、京港澳、京昆、京新、京藏11条高速公路呈聚合状直达北京。

  此外,6月初,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到,北京和河北在3年内要尽快完成京张铁路、京沈客运专线可研批复等相关工作。而这只是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修编的一个缩影。

  这被认为北京推动首都经济圈正式扩围进入实质阶段。分析认为,京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环首都经济圈加速形成。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首都经济圈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提出,由北京方面初步制定方案。据悉,最初首都经济圈规划的范围为“1+6+3”,即北京加河北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再加天津北部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

  据媒体报道,北京最初规划的首都经济圈由于涉及的城市少,而被国家发改委要求重新扩围。2013年5月22日,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已经将石家庄、衡水、沧州纳入规划,最终形成了“1+9+3”模式。

  北京需兴建卫星城来疏散人口

  实际上,早在去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就出现了“首都经济圈”这一新名词。

  不过,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看,首都经济圈不是一个新概念。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以首尔为例,其核心城市周边有20多个卫星小城,最近的卫星城距离核心区50多公里,最远的100公里。

  而对北京来说,目前的卫星城发展一直受制于交通条件。交通改善都有利于北京扩大腹地,加速“增长极”成长。实际上,“大外环”只是京冀合作深入的第一个“礼包”。随着合作的深入,北京与河北连接地带还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机遇。

  “‘首都经济圈’的核心首先是首都功能的实现。”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弘告诉记者,首都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决策效率和国家的形象,因此该区域要为首都功能的合理布局、优化及充分实现来做文章。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锐表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重在体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和谐共生理念。“其协同发展的区域演进过程,则反映了区域核心增长极的变化。”

  他解释,北京作为人口密度较大的特大型城市,如何把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周边地区疏散,这是缓解首都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思考。“当然,这种战略并不是举一城之力就可完成,北京需要支持周边一些新城建设,完善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陈锐还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区域大协作机制的新形势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来实现跨区域的贸易洽谈、产业协作以及生活互通,围绕着物流、人流、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五流来交汇发展。“首都经济圈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涉及区域较大的整体规划。”

  避免无序规划和恶性竞争

  事实上,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过去十年,京津冀一体化依然在行政体制的怪圈中打转,难有真正推进。赵弘表示,目前我国跨区域的利益分配、合作机制仍然空白,这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近些年停留在表层、无实质进展的原因。

  “比如说,跨区域的企业转移,它的税收怎么分配?地方政府GDP怎么核算?跨区域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进行投资?”赵弘说,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有所探索,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设计。

  “区域间互惠互利共享模式需要国家层面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类战略资源进行顶层设计。”陈锐表示,否则将陷入盲目推进大工程、大项目建设的怪圈,容易迷失在短视的行为中,带来长期发展风险。

  据媒体报道,国家计划引入民营资本在京津冀结合部建设一个超大规模物流产业园区,计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高达800亿元人民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调研员王平表示,国家发改委希望借此带动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同时有助于加快解决京津周边“贫困带”问题,使环渤海地区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纵观泛珠三角、长三角1+16、武汉都市圈等区域发展,凡是成功的案例,无不建立了具有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避免无序规划和恶性竞争,实现互补发展。”陈锐表示,首都经济圈这一增长极一定不是大而全,而是多头并进、三足鼎立,体现结构创新。即区域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内在特质,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和谐发展的价值导向。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