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北京“拼车”规范化 可操作性待提升

2014-01-07 10: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拼车作为一种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方式,不仅使“拼车族”享受到便利,而且能够节约能源、减轻尾气污染,缓解交通压力。但各地通常从安全角度考虑,对“拼车”持禁止态度。日前《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出台,使“拼车”这一行为有规可循。

  “你拼过车吗?”在大街上随机问路人,约3成人回答“拼过”;“当场给钱吗?”大部分人说没有当时给,因为经常搭熟人的车,平时会给点小礼物表示心意;出乎意料的是,有近8成的受访者承认拼过“黑车”,在一些热门的商业、餐饮场所,出租车不好打,趴活的“黑车”司机往往凑几个顺路的跑一趟。

  目前,各地政府通常从安全角度考虑,对“拼车”持禁止态度,私家车收费载客则按“黑车”治理。新年伊始,《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一出台,便引发广泛关注。赞成者表示,“拼车”出行既环保省钱,又能减轻交通压力,很多媒体也给予了积极评价。作为内地首个“拼车”指导意见,其出台标志着“拼车”在首都被正名,“驶”上了规范化的坦途。

  受访者中,老张和小单的情况比较典型。他俩住在北京西南四环的相邻小区,上班都在朝阳区CBD的写字楼,小单从3年前就开始“拼”老张的车。

  “都慢慢成好朋友了,他不收我的钱。”小单告诉记者,两人每天大致约定见面时间和地点。虽不收钱,但小单逢年过节会送老张一些礼物表达谢意,或者送老张一些金额不等的加油卡。

  此前一直“摆不到台面上”的“拼车”行为在小单眼里觉得太普遍了,“小区QQ群、业主微信群里经常有找顺风车的信息,大家简单商量商量就谈成了。”他说,“坐公交太慢,坐地铁太挤,拼车虽然多花了点钱,但是节省了很多上下班的时间。”

  可是,“拼车”的时候如果发生事故或纠纷怎么办?小单告诉记者,“我同事曾开车捎带过别人,结果半路发生了事故,处理起来很麻烦。如果拼车前有个协议,就可减少纠纷。”

  《意见》明确,提倡合乘各方通过签订合乘协议的方式明确出行线路、乘车地点、安全责任、分摊费用等各自权利义务,并在合乘前进行信息核实,确保行车规范和安全。同时,禁止临时随意合乘摊算费用,避免黑车搭上合乘的“顺风车”。

  “《意见》最大的期待或将是鼓励支持公益性合乘并将允许分摊合乘费用。”顺风车公益活动发起人王永在其微博上表示。

  在如何区分合乘和拼“黑车”问题上,《意见》也给出明确的标准:从性质上看,合乘是以互助为目的,“黑车”是以盈利为目的,收费较高。从职业上看,合乘的车主往往是私家车车主,有正当职业;而“黑车”车主多是以开“黑车”为生。从目的地看,合乘开往的是车主的目的地,而“黑车”开往的是乘客的目的地。路线上,合乘的路线相对固定,而“黑车”的路线并不固定。

  尽管《意见》对合乘和拼“黑车”设定了标准,但仍有人担心,“黑车”会不会制定虚假协议,披上合乘的“正规”外衣?尤其是很多拼车行为都是偶发的、非专业的,用一纸专业协议来界定拼车性质,会不会因为这道程序而吓退了车主拼车的念头?此外,在很多人看来,《意见》条文过于细致,也缺少可操作性,究竟有多少人会在拼车时带着合同文本呢?

  新生事物总会引发各样的议论,也总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充分,对于拼车这个话题,我们将持续跟踪关注。

  “合法拼车”应在多地“上路”

  周义兴

  北京出台国内首个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对“合乘”作了定义,对合乘协议与合乘目的等作了规定,明确允许合理分摊合乘费用。笔者认为,北京“拼车”规定,可在多个城市“上路”。

  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安排,须具备一个行政取向,即相关的公共管理规定除了要有明确的行为指向外,还应具备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正向引导性影响。北京市“拼车”政策的出台,于私,可为合乘人节约出行费用;于公,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与减轻空气污染。一个政策,产生“节约”与“环保”两个行为导向,无疑能对公众的日常行为方式发挥隐性指导作用,后期积极效果值得期待。

  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及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堪忧几乎成了大城市通病。“拼车”合法化的尝试,打破了原有交通管理的禁忌,在不增加机动车供应,不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城市运载能力,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谓“四两拨千斤”。这一做法值得多地借鉴。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