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行的暂住证管理办法已经延续了20多年,主要作用是流动人口的信息登记,也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功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暂住证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越发明显。日前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将完善人口调控措施,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暂住证改居住证,对北京的发展有何意义?一字之差,对来京务工人员又有何影响——
暂住证改居住证难点在哪里
王春磊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为报考机动车驾驶执照,这几天,他正忙着办理暂住证。“暂住证的功能有限,平时基本上没感觉到有多大用处,而且每年需要重新办理,比较麻烦。”小王说。
据了解,北京市现行的暂住证管理办法已经延续了20多年,主要作用是流动人口的信息登记,尽管后来也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如办理中小学借读证明、外地人纳税满5年在京购房等,都需要合法有效的暂住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暂住证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越发明显。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就着手对居住证制度改革进行实质性调研,但几年下来相关政策一直没有正式出台。
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告诉记者,暂住证改居住证面临不少难点。一是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北京市地方法规难以衔接;二是从北京自身的情况看,“暂”改“居”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对城市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证提供哪些社会服务,准入标准如何界定,都要统筹研究;三是北京的居住证改革被视为全国的蓝本,对各地具有示范性意义,因此更需谨慎推出。
近年来,持续加大的人口压力给北京城市公共服务带来挑战。“外来人口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但是在城市资源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好控制人口规模和提供公共服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陆杰华说。
从“暂住”到“居住”有何意义
较之暂住证,目前不少在京工作的外地人持有的“工作居住证”含金量更高,被形象地称为北京“绿卡”。“除了子女高考要返回原籍之外,在买房、买车、社会保险、子女入学方面,都享有和北京市民同等的待遇。”去年成功申领到工作居住证的腾讯员工陶昌告诉记者。
然而,工作居住证的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除了要求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含)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资质外,所学专业或从事岗位还应属于北京市急需专业或岗位。此外,对企业纳税情况、员工规模等均有明确要求。这种“总量控制,柔性管理”原则,提高了工作居住证的准入门槛,使得每年受益人群的范围比较有限。
与“工作居住证”不同,北京将推出的新居住证将不设门槛限制,前者是针对人才,后者是普遍实施。“初步预想是来北京的人员就得在一定期限内办理,居住证承载的服务功能也肯定比现在的暂住证多。”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总队长刘涛表示。“暂改居”之后,将有更多的流动人口被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体系中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研究室主任钟君表示,居住证是促进城乡户籍统一若干制度安排中重要一环,“目前的户籍制度绑定了太多福利,而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流动成为常态,造成了人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分离,居住证制度就是实现人口与社会服务相统一的积极探索。”
“居住证制度实施将有助于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掌握基本人口信息,对于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这也是创新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陆杰华说。
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落实好
暂住证改居住证之后,居住证将不再是单纯的管理方法,而是提供服务的方式,共享城市发展的一个举措。“居住证改革就是希望把服务和管理统一起来,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钟君说。
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陈蓓表示,未来北京实施居住证制度之后,现行的工作居住证不会取消。原“工作居住证”持有者在子女入托就学、房屋购买等方面,享受与“居住证”不同的政策。
也就是说,实施新的居住证制度以后,新居住证与工作居住证在待遇上仍会存在差别。对此,钟君表示,居住证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流动人口最关心、最迫切的社会服务需求入手。
陆杰华则建议,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还要考虑整个城市的资源情况、人口承载力等,可以根据外地人在京工作年限、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水平等,建立梯度累进制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具备什么条件可以享受公租房的福利,什么条件可以实现子女就地入学,肯定要和在京时间、纳税情况、个人资质联系到一起,而这些准入标准的确定,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来实现。”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