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雾霾后,北京迎来了难得的晴天,京津冀经济圈及治理雾霾的话题在两会上备受关注。
河北团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在去年两会上就提出过有关京津冀的建议,“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同源性和人脉的同源性很强,经济的互补性也非常强。”王志刚认为,北京和天津是两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而河北则是个农业大省,“河北理应在农产品、菜篮子、蛋奶供应上给予支持。”
王志刚说,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人口密度已经大大超出了承载力,“所以要首先解决发展定位问题。”王志刚说,北京应该成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经济中心,一些企业应该逐步外移,“京津冀地区的协作发展是非常有希望的,关键是要错位发展,同质化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对于京津冀地区雾霾的问题,王志刚认为,这是过分看重GDP,不重视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造成的。“这个肯定是我们河北团讨论时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表示,北京市有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计划,基本技术路径就是减少燃煤、控制尾气、管理扬尘,将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整体计划下每一年都有举动。吉林坦陈,雾霾防治不是短期内能见到明显成效的,雾霾出现范围大,还须联防联控。
在谈到人口控制时,吉林表示:“人口外迁,根本在于功能的疏散。比如医疗资源,目前各医院已经不能再在北京核心城区扩建,而是要疏散到远郊。现在天坛医院已经在花乡开始重建,北大医院在大兴建设南院区,亦庄也建了同仁医院。”对于之前有媒体报道部分央企搬迁到河北的消息,吉林表示目前尚无此规划。
(本报记者 叶晓彦 孙颖)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