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拍摄的马钢(合肥)公司外景 (新华社/供图)
昨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合肥将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钢铁厂在内的“一尘两气三厂”将成为专项整治重点,马钢股份(600808)旗下马钢合肥钢铁公司(下称“合钢公司”)甚至被当场点名要求“立即停产”。
记者发现,在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文字资料上,要求合钢公司“立即停产”的说法,也被修改成“环保部门已作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高限罚款5万元的处罚”的表述。同样,在发布会上,被问及合钢公司停产和环保搬迁的“时间表”时,合肥市环保部门负责人选择避而不答。
停产危机
这场“乌龙”的背后是一场政府企业双向承压的拉锯战。
“马钢是省管企业,我们不好管理。”一位合肥市政府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而且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安置问题也难以解决。”据记者了解,协调后的最终结果是,合钢公司停止污染物违法排放,直到明年年初通过整改,逾期未通过则将面临正式停产。
新闻发布会后,证券时报记者前往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合钢公司发现,公司目前仍在正常生产。合钢公司董事长秦长荣表示,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设备已经停产整修,将邀请环保等部门专家再次评估公司环保设施,查找漏洞。针对近期转炉烟气排放的问题,合钢公司已决定投资新建“转炉三次除尘”项目,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设备招标工作,预计明年5月可投入使用,项目投资估算2209万元,年运行费用估算1414万元。
秦长荣称,公司将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本次除尘项目资金,马钢集团及马钢股份相关领导曾表示,未来会最大程度给予合钢公司环保项目上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马钢股份定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合钢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550万元,去年全年净利润6000万元。来自安徽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马钢股份仍亏损近1亿元。
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计161.8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48%,吨钢利润仅28元。
整体搬迁
钢铁行业“薄利”的现实,让钢铁企业本次面临的环保压力升级。上述政府内部人士则表示,环保整改是企业行为,政府可能不会对之施以援手。
合钢公司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去年颁布的新标准,全钢铁行业颗粒物排放浓度从目前的每立方米100~150毫克调整为20~50毫克,这对设备老化、空间设计不足的合钢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更倾向于整体搬迁新建产线。
合肥市政府相关人员也表示,合钢公司老厂区地处闹市,市政府也很乐意看到合钢搬迁。据悉,合钢公司冷轧薄板等项目已搬迁至肥东县循环工业园,目前合钢公司老厂区产能为300万吨,主要为螺纹钢。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去年11月的批复是,原则同意马钢在安徽省缩减钢铁总规模的前提下,对合钢公司进行环保搬迁,项目实施后,马钢要淘汰合钢公司190万吨炼铁和200万吨炼钢能力。
此前有消息称,除搬迁至马鞍山本部和肥东的项目外,合钢公司其他项目将搬迁至合肥市庐江县,2012年8月安徽省政府曾召开合钢公司环保搬迁及庐江钒铁项目的专项会议,合肥市政府网站显示,合钢公司庐江钒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项目选址已于今年4月提交正式审批。不过,马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合钢“庐江项目”只是和政府达成了初步意向。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整体搬迁后重建甚至新增产能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劳动力转移也将成为另一个难题。合钢公司目前拥有5500名职工,平均年龄为48岁,大部分难以转移至其他产业。
“合钢明年初要么关门,要么上马两亿元的除尘设备。对于其他的工厂烟囱,冒一次黑烟查一次。”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达“治霾决心”,他称治霾有时候需要“铁腕手段”。
其实,合肥只是环保高压下钢企的一个缩影。多份券商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全国各地普遍遭遇雾霾天气,多地钢企违规排污等问题被媒体曝光,环保治理或在全国范围逐步落地。
据了解,本月河北地区宣布开展钢铁冶炼高炉拆除行动,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从本周起,继武安之后,唐山、石家庄、邯郸等地随后也传出钢铁厂限电的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02.93万吨,环比下降3.34%,创下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另一位大型国有钢企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最近的员工思想很不稳定,不少人担忧环保力度增大,意味着钢厂的停产、限产,而中小型钢企估计会面临更大的运营阻力。”
[责任编辑: 陆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