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施雨岑、吴晶)孤寡老人老无所依、残疾家庭生活困窘、困境儿童无人照料、社区服务响应不足……今后5年,随着《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贯彻实施,不断改善的公共服务有望为相关人群解决燃眉之急。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6日发布的这份规划提出,要优先集中供养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到2020年底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到2020年底前,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达到30%。
针对日渐严峻的养老问题,规划提出要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入住的老年人可就地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规划提出要继续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滞留人员寻亲等救助服务。升级完善全国救助寻亲网,加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DNA比对、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针对8500万残疾人群体,规划提出要推动建立家庭照顾、社区照料、机构照护协调发展的残疾人长期照护体系。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现70%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规划还对最能方便民众生活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作出部署,如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力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加强农村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照料、帮扶等服务;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到2020年力争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
此外,为了保障广大群众“逝有所安”,规划提出要较大幅度提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覆盖率,逐步建立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创新和优化殡葬服务供给,提供更多优质的殡葬公共服务产品。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