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假理财”须严扎制度笼子
据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涉嫌虚构理财产品欺骗客户,可能涉及30亿元资金。民生银行公告称,目前,张颖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
不少网民表示,巨额“假理财”案,暴露银行管理和内控的漏洞,以及银行内部自检自查的缺失。加强对理财市场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已是刻不容缓,同时,要切实保护好投资者财产安全无损。
“假理财”暴露风控漏洞
网民“李季生”表示,银行造假太猖狂,公然往监管枪口上撞。网民“东东来”表示,如此大规模地伪造理财产品,暴露了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大漏洞。
网民“金峰”表示,涉及理财产品的案件频发,主要原因是总行赋予地方分支银行的自主权过大,又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控制,导致分行内控失守,内部人员参与诈骗、违反法律及银行规章,再加上监管部门对违法人员的处罚过于宽松,让违法操作者有恃无恐。
近年来,银行的“飞单”、“萝卜章”等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近期,银监会连发七文,对银行理财等业务发出强监管信号。
网民“思想者”称,尽管监管部门多次整顿,但理财产品市场仍存信息不透明现象。由于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消费者容易被高收益率诱惑,疏于防范。个别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的贪婪心理,让资金在银行风控体系外徘徊。
有网民称,要警惕理财产品潜在的风险,随着流动性越来越紧张,可能会有更多的违规操作和违约事件被披露出来。
扎严监管制度“笼子”
如何根治银行“假理财”、“飞单”等乱象?有网民建议,监管部门亟须扎严金融监管制度“笼子”,严格风险控制管理,使内部规章、监管规则、金融法律成为“带电高压线”。
网民“卫容之”认为,银行“飞单”事件频发说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缺失,存在自身监管不严等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教育,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并完善监督及惩处机制,严格处罚违法操作员工。同时,商业银行应强化业务规则,完善业务流程。层层把关,多层次监管,坚持原则,严防暗箱操作。
网民“扬子”称,金融产品信息的真实透明,对于投资人的风险把控有直接影响。各银行应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向投资者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网民“艾米拉”表示,作为刚性兑付的堡垒,银行直面自然人客户,操作风险更易引发社会危机,监管机构需要强化事后惩罚的力度,以儆效尤。
(记者 李会平 整理)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