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金融

银行业经营行为异化现象值得警惕 专家称资金空转现象仍存

2017年05月04日 08:32:16  来源:金融时报
字号:    

  银行业经营行为“异化”现象值得警惕

  本报记者 杜冰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其中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同时要求“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一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的重要性。那么,作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痛点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疏通?

  利益诉求背离实体经济发展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银行业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近年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肯定。

  “近年来,银行业进一步减少对煤炭、钢铁等‘两高一低’过剩产能的支持,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为企业开展债转股服务,为企业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等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对小微、‘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发放贷款规模有较大提升,同时也在积极搭建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另外,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等,这些做法值得肯定。”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要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则要抓住目前的问题核心,比如银行业近期所暴露出的资金“脱实向虚”,资金空转与“三套利”现象。

  “需引起重视的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空转,表现在金融业占GDP比重过高、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增长过快。同时,银行业过于注重规模,出现用非信贷业务来拉高资产和负债规模等现象。”董希淼认为。

  专家分析表示,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自身利益诉求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背离,出现了经营行为的“异化”。

  “在实体经济还在调整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仍能够维持正增长,实际上反映了银行业绩利益的诉求与实体经济的表现出现背离。背离意味着实体无法支撑高收益,则其收益只能来自于其他方面,比如金融市场上的空转套利,出现‘脱实向虚’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

  “银行业通过这些不当创新维持的业绩增长不可持续,一方面存在许多风险,另一方面又减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没有进入到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曾刚表示。

  立足长远切勿“竭泽而渔”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银行业自身要进行经营理念上的调整,弱化短期利益,立足长远。

  “银行业应该适当调整对自身收益的预期,特别是实体经济还在调整的情况下,更不能‘竭泽而渔’,应更注重长期与企业的可持续的、稳健的银企关系,而不是一味地与同业进行业绩竞赛。”曾刚表示。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回归主业,要有‘端盘子’的服务精神,同时要改变不顾风险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减少监管套利。”董希淼认为。

  另一方面,还需要银行业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加快产品创新,比如正在开展探索的投贷联动业务。专家认为,对于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而言,此类业务创新尤为可取。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执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如根据先进制造业的运行规律和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进而增大对先进制造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可进一步完善信贷‘绿色通道’,缩短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的贷款审批链条,节省企业时间成本。”董希淼表示。

  “通过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银行在获取固定利息收入的同时,能够通过获取未来股权收益弥补提前介入新兴产业可能会面临的高风险,这在支持新兴、高科技企业过程中都是可以进行探讨的。”曾刚认为。

  建立动态调整监管机制

  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需要的不仅仅是银行业自身的努力。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解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首要问题,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实体经济真正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去,风险溢价降低,自然会吸引银行资金。

  “由于目前实体经济的调整还未完成,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客观存在,这种风险使得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在一定制约。从产业政策来讲,应该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让产业本身具有更好的商业前景,自然会吸引更多资金的介入。”业内专家表示。

  同时,从目前来看,对于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要让银行资金更好地介入,除了需要银行自身创新业务产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十分必要。

  “特别是要保证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明确的,未来发展盈利是可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介入是有道理的,也是必然的。”曾刚说。

  除此之外,专家认为,监管政策发挥进一步的导向作用也十分重要。

  一方面还应继续加强监管协调,降低监管套利空间,防止银行业偏废主业。

  “通过监管规则的统一降低监管套利空间,通过监管力度加大、惩罚力度的加强,约束银行不当套利的行为,遏制挣快钱,回归主业。”曾刚表示。

  另一方面,专家建议,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监管措施,适度建立根据经济周期变化的、可以动态调整的监管规则。

  “监管政策应该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期,应通过降低监管成本,加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动力,尤其是对于特定的、想要支持的行业通过调整风险权重、改变监管规则等等措施,在不同产业之间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引导银行资金支持。”曾刚表示。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