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大陆台企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也越加凸显。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伍湘陵22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大陆台企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转型都有其比较优势,但在大陆多年来强调发展农业的背景下(大陆连续十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台企若能转向投资发展农业,其前景将非常乐观。
全文内容如下:
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大陆台企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发展瓶颈也越加凸显。近段时间媒体报道“台商第一大省”江苏省台企就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问题而深感压力。当然除了江苏省台企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发展方向定位的问题,大陆其它省份的台企也同样面临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关于大陆台企如何实现转型,此前有两岸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建议,综合来看,其主要路径有:一是就地升级,主要通过对原产业技术改造或就地转向其它产业发展来实现;二是东归回流到台湾发展,因台当局正在大力推出优惠措施鼓励台商回台投资;最后是迁移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在这三个路径中,从当前台企转型的实践来看,第一个仍是大陆台企转型选择的主流,因为大陆巨大的市场仍深具吸引力。
台商在大陆30多年的投资发展重点在传统的制造业上,这部分企业如能成功通过对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精致制造业不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另外,台企转向发展第三产业也是其就地转型的一个不错选择,因为当前大陆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仅为40%左右,而台湾地区这一比例已超过了70%,可以说大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大陆台企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转型都有其比较优势,但在大陆多年来强调发展农业的背景下(大陆连续十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台企若能转向投资发展农业,其前景将非常乐观。这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台企大陆投资发展农业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业稳定发展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陆来说,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大陆一直重点关注农业的发展,尤其是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截止去年年底,大陆已是连续九年实现粮食增产。大陆农业近十年的发展突破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背后有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来看,更加明确的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而这一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如要鼓励农民通过互利互换的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的零碎化问题,同时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同时,文件还明确了商业资本有条件进入农业领域的相关规定。以上文件提及的农业发展方向以及部分主要农业发展措施,都说明了在当前大陆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台企大陆转型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将可享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台企可发挥其两岸经贸交流的桥梁作用,整合两岸农业发展资源。在农业发展上,两岸优势互补效应明显,如台湾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但可投资农业区域有限,人力成本又比较高,农业发展存在很大瓶颈;而大陆农业投资区域大,气候条件多样,但农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特别是在精深加工及货物流通营销上较为落后。大陆台企可发挥其桥梁作用整合两岸农业资源,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可在大陆重点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具体来说,台企大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可凭借其多年大陆投资积累的资金和对两岸产业发展环境熟知,科学的配置两岸农业发展资源,从而顺利促成企业的转型。
三、台企大陆投资农业,其市场有保障。农产品往往属于一次性消费品,其市场循环活力强。台商大陆投资发展农业不管是传统的种养还是现代农业中的休闲农业,其市场都有充分的保障,就传统的种养来说,大陆目前已出台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保障制度,还有完善的农产品收购与补贴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上,其市场潜力更大。随着大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休闲方式的要求也越加多元化,休闲农业正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内涵,博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除了以上所提的三个方面,台商在大陆发展现代农业,其行业竞争态势也没其它行业激烈,起步门槛也不高。广大台商应抓住大陆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良好商机。(伍湘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