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20日说,农业转移劳动力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杨志明说,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9亿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同比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比上年增加274万人,增长1.7%(同比增幅回落1.3个百分点)。
“农民工增速放缓,反映的是农业劳动力随着持续大规模转移已不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蓄水池,虽然有潜力,但不是无限的。”这位副部长说,近年来农民工就业多数仍然在东部,占60%以上,但东部地区农民工出现了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中西部地区持续较快增长。
“尽管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比东部地区低10%左右,但由于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等因素,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吸引力在增强。”杨志明说,从区域分布看,2013年,东部地区比上年减少0.2%,中部地区增长9.4%,西部地区增长3.3%。
“农民工就业正从总量压力为主向“两难”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变。”杨志明说。
记者采访调查也发现,由于人口红利退去、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城市生活成本偏高等因素,导致东部地区正在承受着普工技工“双缺口”的困扰。
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农村就业指导处处长严红霞说,从去年开始企业普遍反映技工和普工双缺的情况。抽样调查中65%以上企业面临不同程度、不同时间长短的招工压力。
“现在工地上一个技术工人日薪都在三四百元。”在沈阳做建筑工程的中铁八局项目经理李梁说,而在2010年日薪只有100多元,“涨了两倍还常常招不够人。”
招工难,是不是农民工找活儿更容易了?记者采访发现,在用工市场上并非“剃头挑子一头热”,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仍然就业困难。
家在辽宁朝阳的农民工刘玉久今年52岁,这几年一直在沈阳建筑市场干“打地面”的活儿。“这是体力活,没啥技术含量”,刘玉久说,有的工地不愿要像他这样年纪大的,“开春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活儿干”。
“利用低端劳动力获得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了。”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向明华说,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无论是用工需求还自身发展,没有一技在手,在外立足越来越难。
为破解就业和招工“两难”矛盾,人社部提出今年将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投入100亿资金,培训1000万人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到2020年,使80、90后农民工都有机会接受一次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现象。
“用工荒”也警醒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杭州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傅立群说,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效益、品牌要利润,同时加大“机器换人”力度。政府应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
“要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才能留得住农民工。”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肖兴志表示,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将签有劳动合同、有长期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让他们在城市稳定生活。
人社部还提出将扶持“城归”回乡创业。截至去年底,全国“五有”农民工,即有点技能、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意识、有点办厂能力、对农村有感情,发展很快,已有200多万人。
“如果说把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创业称作‘海归’,也可把这些农民工返乡创业称作‘城归’。”杨志明说,扶持“城归”可促进劳动力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合理流动,对于缓解“两难并行”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 徐博 徐扬 商意盈)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