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一汽大众奥迪年销量突破40万辆 同比增长30%

2013-01-24 10:52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总经理薄石。

  2012年,高档豪华车市场掀起价格战,在此背景下,奥迪坚守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最终收获了超过40万辆的年销售成绩,同比增长30%,以10万辆的绝对领先优势再次拉大了与第二名的差距。

  2013年伊始,奥迪已然提出以“用户愉悦”为核心的“领先者战略”,2013年奥迪的关键词从“稳中快进”升级为“进中求质”,希望实现在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产品实力、用户满意度、经销商网络和雇主形象上的全面领先。

  A6L带头领跑

  40万辆年销售成绩的达成,归功于快速引入丰富的产品结构所带来的商务及个人用户群体的稳步拓展。

  其中,奥迪A6L车主作为新增用户的主力,创造了奥迪A6L全年132872辆的销量新纪录,同比增幅达18%。奥迪A6L成为带领奥迪销量稳步增长的领跑者,而其余两款国产车型奥迪A4L和Q5销量迅速提升,与奥迪A6L形成三足鼎立之势。2012年,奥迪A4L的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达到100340辆;奥迪Q5的销量则为89488辆,同比增幅高达64.9%,这两者与奥迪A6L一起持续稳定地扩大奥迪主流用户群体。

  一汽大众奥迪还拥有多达20余款的进口车型,这些车型吸引了更多年轻、时尚的消费者,使奥迪的进口车销量增幅高达38.5%,达到80188辆。这一增速,在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传统高档车三大品牌中首屈一指。奥迪品牌以1455100辆的成绩稳居全球高档车市场第二。从2008年至今的短短5年间,奥迪品牌与第一名的销量差距从20万辆迅速缩小至8万辆。

  “稳中快进”成就奥迪式增长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铁成表示:“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和市场背景下,一汽大众奥迪从容应对、逆势上扬,创造了各个方面的新纪录。可以说,我们兑现了年初的承诺,真正实现了‘高质量的强劲增长’”。

  既要稳步增长,又要追求效率,奥迪式的增长看似不可思议,实则相辅相成。

  一方面,“稳”是企业长远规划的稳步推进,表现在一汽大众奥迪稳定的增长模式、价格体系和经销商体系。一汽大众奥迪始终保持“量”与“质”的平衡,在追求销量成功的同时更追求体系能力的成长,连续几年保持了销量30%-40%的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快”是一种建立在强大体系实力上的应变能力,它表现在一汽大众奥迪快速的产品引进、市场反应和服务提升。2012年是一汽大众奥迪有史以来新产品投放最多的一年,多达13款新车覆盖了各个级别细分市场,尤其是高性能和个性化车型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奥迪的产品线和品牌形象,也实现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在服务方面,一汽大众奥迪不仅开展了各种服务专项培训,还推出了丰富多样的二手车、租赁、汽车金融等衍生产品,开拓出新的市场增长点。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在总结过去一年时表示:“201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豪华车市场更是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无序、最恶性的价格竞争。而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一汽大众奥迪能够取得全面的成功正是凭借着‘稳中快进’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赢得了高质量的强劲增长。”

  “进中求质”的领先者战略

  作为豪华车市场的引领者,一汽大众奥迪认为未来高端车市场的竞争将是从产品、服务、品牌、用户形象等全方位深入比拼的时代。为实现以“用户愉悦”为核心的“领先者战略”,奥迪将继续开拓网络,深耕品牌。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奥迪将继承以往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在2013年提前实现第二个100万辆的基础上,于2015年实现年产销70万辆的目标。此外,在2015年之前,一汽大众奥迪将引进奥迪品牌全系产品,并建立起450家经销商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

  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汽大众奥迪将在2013年实施一系列的具体举措。2013年,一汽大众奥迪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销售服务形式,创建包括品牌综合体验馆奥迪世界和奥迪数字城市展厅AudiCity在内的多种终端销售和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最尊贵的服务与品牌体验。同时,一汽大众奥迪还将推出10款以上高性能、个性化和新能源车型,为用户带来更运动、更年轻、更科技的产品体验和品牌感受。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