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北京城六区居民区年内新增2.9万个停车位

2013-10-23 09:56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今年,本市城六区居民区内将新增2.9万个停车位,预计明年还将挤出1.5万个左右的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难。昨日,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处长史凯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了正在修订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的内容,延续了近20年的居住区车位配建指标将提高,新建小区有望一户一车位。

  [现状]

  超四成车未停车入位

  首都之窗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56.4%的被访者为有车族。其中在居住区没有停车位的占65.5%,有停车位的只占34.5%。有车族中有33.3%选择随意停车,18.6%选择停到空地上,13%停到小区外,7.3%经常占道停车。

  根据小区停车现状调查,40.1%的车没有停车入位,本市停车位缺口较大。史凯坦言,居住区里“停车难、停车乱”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由于车位配建标准,车位历史欠账较多。“1994年以前,居住区没有配套建设机动车停车设施的标准,东城、西城和二、三环以内的部分居住区甚至没有设置停车位。这些已经很难去弥补。”

  1994年至今,本市整个机动车停车的配建标准一直没有调整过——三环以内居住区,每10户才配3个车位。史凯说:“这显然不符合现状。”交通部门曾在东城、西城做过一次调研,平均每户拥有小汽车数已超过0.8辆。

  小区停车位使用效率低

  小区停车位不仅紧缺,而且使用效率低。居住区停车位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其中地上停车位属于公共资源,地下停车位从产权管理制度上由开发商支配。这说明小区地下停车位定价权取决于开发商,而地上车位定价要符合政府指导价。

  史凯说,一旦这两个价格出现过大偏差,一些车辆会放弃地下车位,转战到地面车位,甚至随意停到马路上,影响交通出行。“如何引导车都停到院里头、停到地下去,这是政府鼓励和引导的方向。”

  [举措]

  新增9000错时停车位

  去年,本市城六区首次完成了3万余个居住区停车位的挖潜工程。截至今年9月30日,今年两万个居住区停车位的挖潜目标已经完成。

  同时,本市还挖潜新增了9000个错时停车位,供社会车辆使用。“明年,本市还将新增大约1.5万个新车位。”同时,还将再找到5000到7000个错时停车位。史凯坦言,老旧小区再挤车位的难度较大。

  新建小区车位配比提高

  机动车停车的配建标准也将改变。目前,规划部门正在制定新标准,二环以内、三环以内、五环以外等不同区域配比标准将发生变化。

  新标准出台后,新建居住区停车位缺口将基本堵住,基本按照一户一车位配比。“没有考虑更高的配比,主要是希望从源头尽量减少‘一人多车’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限购目的。”

  “规划部门将保障房也纳入考虑范畴。”史凯说,“原来这些区域的配比很低,主要考虑是保障房人群收入水平较低。但通过实践发现,实际差异较大。”

  此外,小区内地锁泛滥,开发商、物业和住户私自安装现象明显。清理地锁要涉及交管、城管、路政等多个部门,“多头管”往往导致“都不管”。

  正在修订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将明确清理地锁的主管部门。同时,本市将敦促小区物业单位逐步清理地锁。

  本市还在起草加强城六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的意见,内容涉及规划、投资政策、用地政策、管理挖潜小区车位等20项内容。一些小区还将试点停车位自管,提高停车位使用率。

  建立体车位减免基建手续

  建设立体停车位也将成为缓解小区停车难的手段。目前,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都开始建设类似停车设施。

  史凯介绍,本市五环内每挖潜一个小区车位,将由市级财政给予2000元补助。如果建立体车位,每多一个车位就将增加2000元补贴。“我们跟规划部门协调,停车位‘平改立’时将无需再办理基建手续,降低整个改造成本。”

  同时,发改部门也正在研究公共停车的投融资政策。比如从投资用地上给予政策支持,更快地发展“P+R”停车场;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停车设施建设,尽快解决目前整个停车设施全靠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记者 刘冕)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