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北京交通委限出租车叫车软件 专家:或加大商家“烧钱”

2014-02-21 0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交通委限出租车叫车软件专家:或加大商家“烧钱”

  中新网2月21日(汽车频道 刘博) 针对近日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将会限制出租车使用一款叫车软件引发广泛热议,中新网记者了解到,该消息实为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为了防止出租车司机驾驶过程中使用多个终端设备抢单,而规范出租车行车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为何引发热议?其实本身的焦点并不在限制出租车司机使用叫车软件,而是叫车软件为了占有市场,对打车的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提供打车费用补贴的行为,以及这场“补贴战争”最激烈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叫车软件公司。

  叫车软件每运次的哥乘客均有补贴

  据京华时报报道,使用嘀嘀打车以及快的打车软件的乘客急剧增加,主要源自两软件对乘客的补贴,最早乘客使用打车软件每单可获得10元。随着两家竞争的不断激烈,补贴数量也在增加。前天,嘀嘀宣布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到20元不等的高额补贴,而声称“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的快的打车也随即宣布,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

  在对乘客补贴的同时,两家软件公司也在对司机进行补贴,1单10元,每天不超过5单。“一个软件最多接5单,两家软件就可以多赚补贴了。”北汽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有些活儿很远或者赚钱不多,很多司机不愿意抢,但是有些为了骗补贴司机愿意抢单。他们抢完单后并不会来接乘客,而是给乘客打电话说,因为堵车或者其他原因可能还需要时间,如果乘客想先打车走,就先点“已上车”,之后再找其他司机。一些着急的乘客不愿意等,可能就按照的哥说法放弃了。但是实际上,的哥已经拿到10元的补贴。

  交通委:的哥为补贴抢单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援引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交通委交通执法总队表示,已经接到乘客投诉部分司机在接订单时存在“挑肥拣瘦”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的秩序,也使得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信任度遭到破坏。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恶意行为必须得到制止。

  此次出台“一辆出租车限用一款叫车软件”规定并不是限制司机使用的打车软件品牌,而是不允许司机同时使用多款打车软件。“比如说,在使用一种软件时就应该把另一种软件关闭,在驾驶台上同时放着两个显示屏不停播报乘客预约的做法肯定不可以。”

  交通委交通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称,这与电商竞争无关,主要考虑司机用多款软件揽活,对于行车安全不利。同时多数出租车司机表示,软件播报有大活儿时,大家都立马去抢,如果这时是在运营,多少会影响正常驾驶。

  而据法制晚报报道,市交通委运输局要求,出租车要严格执行“一车一终端”的规定。市交通委运输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将加强对出租汽车驾驶员使用“手机叫车终端”的监管工作,发现出租汽车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的问题,将进行登记核录,并责成出租汽车企业进行整改。驾驶员抢手机电召业务时,须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专家:限制使用叫车软件或让软件商加大“烧钱”力度

  电商观察员鲁振旺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认为,目前政府来插手叫车软件过早。对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北京补贴司机和乘客的行为干扰正常打车秩序,鲁振旺认为,这种行为不会太长久,现在两家叫车软件公司每家每天补贴费用就200多万,长久来看很难维持。如果强制出租车司机安装一款叫车软件,乘客叫到车的几率降低,叫车软件服务便利性降低。反而,叫车软件公司会为了争夺用户采取更多的补贴优惠措施,增大出租车司机只拉叫车软件业务的几率,乘客正常打车难的现象会增多。

  互联网行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认为,对于叫车软件公司“烧钱”来争取市场份额并不看好,通过补贴来争取到的用户对软件本身的忠诚度很难说,换句话说有一天没有了补贴很多用户就会退出。

  项立刚还指出,软件企业应该从软件的功能方面着手,叫车软件应提高叫车的效率。目前来看叫车软件对于乘客来说效率并不高,譬如乘客发起电召后可能几公里外的车接单,在等车的期间,眼前可能会有几辆空车驶过,这样不仅浪费等候时间,出租车在接客人的过程也浪费油耗,司乘双方为了补贴而浪费了资源。因此,提高叫车软件的叫车效率才是企业生存的立足之本,而不是靠“烧钱”来求生机。(中新网汽车频道)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