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笔者在厦门出差,打的出门办事,和司机闲聊,问他们是否知道打车软件。司机表示知道这个软件,但并不怎么使用,因为“过分依赖打车软件,满城都是空车在跑,乘客不满,司机常被投诉”。
回到深圳打的,同样和司机聊起打车软件。开车的师傅说:“现在有关部门不太支持我们使用,通知要求我们停止使用。”“为什么?”我一脸疑惑。很快,师傅方向盘旁边的软件“嘀嘀”响起来。师傅按一下,就有语音传来:“我在某某地方,要去某某地方!”。这边按下,那边又响起:“现有打车预约,晚上八点,从某某地方到某某地方。”司机按了其中一个按钮,语音传来:“您已成功接单!”随后,师傅拿起电话拨过去,与对方确定打车时间。这边电话未挂,那边软件又“嘀嘀”作响。整个乘车过程中,打车软件不停传来各种打车诉求,司机忙个不停。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关部门要求停止使用打车软件。
“有关部门不支持你们使用打车软件是因为开车受干扰吗?”趁着没有信息进来的空当,我问道。师傅回应:“这是原因之一,总在分神接听打车诉求,安全隐患肯定是有,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其实很多乘客也不满意,特别是老人。上年纪的人多半不会使用网络,他们在路边打车,遇到我们这种接单的空车,就会被拒载。我们拒载多了总会遇到投诉,这样我们也很冤,总不能接了预约单,因为对方还没赶到就载其他乘客吧。”
事实上,随着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和“的哥”越来越多,最近笔者听到的质疑声也不断增加:“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手机的语音响个不停,让人感到烦躁”,“的哥开车要注意路况,还要分神听语音叫车信息,甚至还要用手点手机屏幕抢单,会影响的哥和乘客的行车安全。”
为此,深圳市交警明确表示:“开车接打手机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如果开车发短信,发微博更容易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哥抢单要在安全停靠后再抢单。”可是,让的哥停靠后再抢单,必然会耽误生意量,显然是无人执行的。
“软件打到车,因为付费时没现金支付,就不能开具发票”这是很多乘客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因为没有现金交易,很多的哥以此拒绝开具发票。来回交涉,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心情,部分乘客无奈放弃网络支付打车费。
问题不断出现。深圳全面叫停打车软件,北京、上海、武汉等交管部门禁止加价打车,北京推出96106统一电召平台……行政手段的干预正在全面展开。尽管快车软件的运营商们自信政策的制定无法快速跟随,叫停这些“实惠”的打车软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否也应该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出租司机合法权益、保证市民出行方便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呢?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