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北京车展今落幕:参观人数创纪录 明星当道展车变配角

2014-04-29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车展今落幕:参观人数创纪录明星当道展车变配角

  2014年北京车展媒体日现场 中新网 刘博摄

  中新网4月29日电 (汽车频道 刘博)到今天位置,为期10天的2014北京车展已接近尾声。回望本届北京车展,无论参观人数还是展车数量均创下历史纪录。一方面庞大的展出阵容凸显出中国汽车市场的繁盛,另一方面,从明星引来众多粉丝,到空前的参观人数,暴露出的不文明现象和管理缺失也另本届北京车展备受诟病。而从产品角度来看,本届车展无论自住还是外国车企都务实了许多,拿出了很多“靠谱”车型,而各品牌顺势推出的新能源车更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参观人数展车数量均创纪录

  据组委会统计数字显示,本届车展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厂商参展。无论参展车型还是首发车数量等均创下历史新高,共展出车辆1134辆,其中全球首发车118辆(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1辆)、跨国公司亚洲首发车45辆、概念车71辆、新能源车79辆,本届车展的118台首发新车创下了历届首发数量新高,新能源车成各品牌发力点,同时自主品牌在新品方面也不甘示弱。

  盘点今年北京车展,参观人数超80万人次,这个数字再次刷新了国内车展的纪录。不过,不文明现象更是成为车展的诟病,上周末,2014北京国际车展迎来公众日的客流高峰,满地的广告、宣传资料、参展观众的零食垃圾……一辆专门运送垃圾的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仅一个场馆一天产生的垃圾就高达20吨左右。

  明星引来大量粉丝 汽车尴尬沦为配角

  本届北京车展参展厂商对于明星助阵没少下功夫,以至于在此次车展尚未拉开大幕之前,网络上就流传着一份各明星到场助阵亮相的时间表。金秀贤、林志颖、邓紫棋,以及传说要来却没来的李敏镐、苏菲·玛索等明星的“粉丝”通过黄牛等各种手段在仅有1天的媒体日纷纷入场,期盼与偶像“零距离接触”。大批追星的粉丝,大幅增加了展馆中的人流,导致一些场馆由于聚集人数过多而不得不临时封闭,也引发外界对车展主办方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质疑。

  北京车展的设置媒体日的初衷是为了给“媒体老师”一个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拥挤的报道环境。因为媒体辐射了数以万计、十万计、甚至百万千万记的读者和观众。而今年国内最大车展的北京车展中,“媒体老师”们上至七老八十,下至叼着奶瓶满地走,覆盖的年龄段极为广泛。被拥挤人群挤满的展台却让很多“资深摄影记者”也无从下手,某汽车网站的图片记者现场埋怨称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的媒体日,本来半天就应该拍摄完的任务却因为现场人数过多而被迫延长。

  新能源车成焦点 自主品牌齐发力

  在此次车展上共广大汽车厂商共展示车辆1134台,其中新能源车为79辆,这意味着大约每14辆展车中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比重远超历届北京车展。一大批价格和技术上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得到展示,其中一些合资品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广泛关注。

  面对中国还未开拓的庞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外车企开始发力。宝马和大众等均推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丰田中国则在车展期间表示,将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相比往届车展外资品牌推介的新能源车,本届车展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也大出风头。从众泰“E20”到青年莲花“L3 NEV”,再到混合动力SUV比亚迪“唐”,都为观众展示了在自主技术、节能环保方面的最新成果。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指出,新能源汽车已经从示范期步入产业导入期,自主品牌已经走在科技的前沿,新能源技术魅力日益显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达到3.5万辆,实现100%增长。若将混合动力各类车型加上,将达到6万辆的规模。另据商务部贸易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今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元年。城市环境和交通拥堵促进汽车“限购令”席卷更多城市,一线、二线城市的汽车消费或将遭遇“天花板”,但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明显利好。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1.2倍增长,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肯定。(中新网汽车频道)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