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今年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9个月下滑,形势已经变得异常严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8.06万辆,环比下降2.7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5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
以上成为自2013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第九个月的下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企业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自主品牌对消费升级的预期滞后,没有及时做出满足或者超过消费者预期的产品,或是目前自主品牌形势严峻的主因。
销量反差
尽管自主品牌整体状态欠佳,但各大汽车企业5月销量并非“一边倒”地全线下滑,而是表现出“冰火两重天”景象。
受新车延迟交付等负面事件“牵连”,今年5月销量下降最为明显的当属长城汽车。根据长城汽车公司发布销量数据,5月其销量为5.2万辆,同比下滑15.7%,环比下滑12.5%;1至5月累计销量29.9万辆,同比下滑3.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至5月,奇瑞汽车销量18.11万辆,去年同期约为20万辆,同比下降10%。吉利汽车集团1至4月总销量为9.04万辆,同比下降36.5%,“吉利5月销量或依然悲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杨学良接受中国经济网汽车采访时坦言。
有分析机构将吉利销量下滑原因归结为品牌调整,但杨学良认为“关系不大”,他表示“销量下滑与产品周期、渠道变革、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合资品牌价格下探有很大关系”。
与长城、奇瑞、吉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长安自主品牌汽车5月销量如同一匹黑马,“增长近34%左右”,长安汽车公关部人士对中国经济网汽车表示,“长安自主产品受到消费者认可,尤其是逸动、CS35和CS75等主力车型的热销是5月销量逆势增长的原因”。
另外,东风汽车向中国经济网汽车提供的数据显示,东风风神今年5月份销售汽车超过6000辆,同比增长20%。今年1至5月份,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售56.4万辆,同比增长0.7%。
几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销量表现“良莠不齐”,或许表明“自主品牌份额下滑,企业自身原因或多于外部客观因素”,一位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如是认为。
前景难测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此前接受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降是由于“国内经济放缓、消费升级、自主品牌竞争力不足导致”。在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对多家汽车企业的采访中,徐长明的说法再次得到印证。
前文提到的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内部人士表示,自主品牌销量连续下降是因为“品质提升没有在品牌方面得到反映,即车的品质在进步,但消费者没有给予足够认可”。
东风汽车公司对外宣传处副处长周密对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表示,自主品牌份额持续下滑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带来的表面繁荣现象的回归;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正处于战略调整期的不同阶段,产品正在进行更新换代。
对于如何提振自主品牌,杨学良认为,一方面要抓产品,打造品质过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列产品;另外要加强品牌建设,让消费者认识和认可品牌的进步。“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资源和人才共同完成,所以要有信心和耐心。”
东风汽车则表示,汽车制造企业要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善于总结教训,积极投入,保持发展自主事业的激情和信心。
在徐长明看来,“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该抱团取暖”。也就是加强在核心零部件、基础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赢。
在关于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形势,不同企业或专家给出的预测也不尽相同。
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在第二届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公开表示,“自主品牌未来几月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同样预测,自主品牌或将继续“失守”。
而周密则认为,目前部分企业已经进入销量、盈利双增长的轨道,长远来看,国内自主品牌市场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发展自主品牌就像拔河比赛,如果能够维持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不下降,我们就是胜利者。现在势力越小就越要和对手抗衡”。
中国经济网汽车点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九连降”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自主品牌自身发展也的确存在产品、品质、品牌等不足之处。但是,过多的苛责只会进一步恶化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自主品牌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质疑和批评,而是深耕细作的时间,以及舆论传递出的“正能量”。(记者朱津津)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