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北京城治堵 限购、限行、征高额停车费都不好使

2014-07-15 10:46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广州将于今年8月1日起大幅度上调停车费,一类地区停车费最高达到16元/小时。然而专家指出,治理城市拥堵仅靠增加拥堵费一种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现状:增收停车费未能缓解拥堵

  事实上,除了广州,北京市早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征收高额的停车费以治堵。停车费从一小时两元暴涨到一小时10元起步,而非居住区停车场白天收费的计时单位也由30分钟一个计时,调整为15分钟一个计时。

  然而北京增收停车费后,对缓解道路拥堵却成效甚微。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截止早在2012年就已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亦早已突破500万辆,有机动车驾驶证人员更是达到约700万人;而北京市城区道路里程全长6200余公里,如果按照平均每辆车的长度为6米计算,北京市区也仅仅能够容纳不足200万辆车。虽然北京城市道路建设在近几年不断加快,但仍难以满足城市发展与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需要。

  面对越来越多的车辆,尾号限行、限购、征收高额停车费已经力不从心。

  专家:提高用车成本 限制车辆使用是更有效的治堵方法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提高用车成本、限制车辆使用是更有效的治堵方法。

  郭继孚告诉记者,在美国的曼哈顿,年收入超过100万美金的人群中有77%的人没有车;而在香港,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仅有40万辆。

  相比之下,北京仅2010年一年就增加了80万辆机动车,曼哈顿、香港的收入水平均高于北京,且都不实行限购,为什么机动车的保有量却远低于北京?郭继孚告诉记者,原因在于香港的用车成本非常高。

  郭继孚进一步告诉记者,在香港购车必须提前购买车位,而一个车位的价格在200万港币左右,而在北京城六区,使用小汽车每天出行当中不交费的比例高达86%。

  郭继孚说,每一个世界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时都不可避免地经历过阵痛。以日本东京为例,在50年代、60年代日本的东京比现在的北京更为拥堵,为了治理,他们的治理的方式是出台了《车位法》。严禁在公共道路上停车,交警整日在路上“扫马路”,三次违章停车吊销驾照、三次吊销驾照终身禁驾。

  郭继孚还指出,限购限行绝非要把小客车斩尽杀绝,而应当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心城区,加大机动车的用车成本,限购限行,发展公共交通;而在城郊市郊等公共交通发展成本较高的地区,则应该鼓励小客车出行。

  “人们选择城市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曼哈顿,开车很难,成本也高。而如果居住在天津的蓟县,密云,这样的公共交通成本昂贵,我认为最佳的方式还是小汽车,我们的交通应该选择地方去发展。”郭继孚这样总结。

  北京市环保局:拥堵费+限制外埠车辆进京 双管齐下治堵

  从今年4月起,北京市扩大了外地车进京办证范围,从以前的五环扩展至六环,并取消了长期进京证。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每天约有几十万辆机动车过境本市或临时来京,极大地增加了北京市的拥堵情况。而将限制进京范围扩大至六环,将显著缓解北京市的环境和交通压力。

  除了限制外埠车辆进京,在中心城区征收拥堵费也同样在计划当中。人民网记者采访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市环保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本市低排放区划定方案及相关的拥堵费征收方案,拥堵费方案拟从ETC等四种模式中选择。

  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主要研究伦敦和米兰两座城市的低排放区方案。伦敦模式是低排放区划的面积很大,拥堵费区则小一些,且着重针对重型车辆。米兰模式下,低排放区和拥堵费区则是重合的。有市民担心划设低排放区,居住在其中的市民会首先受影响。该负责人表示,对低排放区内的住户将考虑适用特殊政策。

  拥堵费收费方面,目前收费系统已经开始研究,将会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一种用ETC去收,一种给车辆加装电子牌照,给牌照加一个电子装置,一种用现在的探头辅助收费,再就是用北斗卫星的方式,目前四种模式都在研究,肯定不会选多种系统,而是会侧重于其中一种系统。而相关具体实施细则,将在2017年之前出台。(胡挹工)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