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 赵景光
面对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以及能源短缺,7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新一轮的推进新能源车发展政策。为此,近期国内的汽车行业和汽车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能源车热。7月17日,在佛山福田欧辉客车事业部广东工厂举行的“绿色客车,佛山制造”活动上,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就中国发展新能源车的问题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新能源车热了一个阶段之后就冷了下来。原因是技术不过硬,而且车型的价钱都很高,消费者不接受。
中国人搞新能源车并不是弯道超车,只能说是与国外的水平相比距离缩短了。
记者:如何看待新能源车在中国的发展?
赵景光: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新能源热,由于国家当时没有技术方面的导向要求,只要是新能源技术,汽车企业都可以导入,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等大家都可以去做。当时是很热,但热了一个阶段之后就冷了下来。原因是相关技术都不过硬,而且相关车型的价钱都很高,消费者不接受。
当年发展新能源车技术,我们中国的汽车人还有一种观点,那就是中国在传统汽柴油机技术上,落后国外的同行很多。而在新能源车方面,中国的汽车产业将是一个赶超国际水平的“弯道超车”的好机会。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国外在新能源车技术方面的投入比中国人早,而最先进的电池核心技术也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因此中国人搞新能源车并不是弯道超车,只能说是与国外的水平相比距离缩短了。
记者:中国发展新源车的方向是什么?
赵景光::新能源车现在又开始热了,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我们国家又找准了发展方向;二是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受到破坏,也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车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技术成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对汽车业也有了更新的要求。首先是清洁能源,比如说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另外,就是对传统汽柴油车的技术升级工作,因为目前市场上对这类车型的需求量还是很大,而且市场保有量也很大,新能源车与之相比在数量上的差距太大了。
近期有一种观点说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甲醇汽车也适合中国的国情。这种观点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在中国发展甲醇汽车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的是可能会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为搞甲醇汽车在燃料供应方面将会消耗大量的粮食,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现在每年都还是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如果中国大规模发展甲醇汽车,粮食的消耗必然会大规模增加,这样粮食的供应问题可能又将成为中国的一个新问题。(文/图 记者 黄斯)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