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威慑,再次触发车企主动降价。昨天,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调整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其中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大灯、外后视镜、起动机等145种零配件价格将下调20%。汽车业界人士分析,持续4年的汽车反垄断调查临近收官,多家车企可能难逃重罚,主动降价是车企试图获得从轻处罚待遇的尝试。
关注点一
降价后国内外差价仍高
8月3日,北京奔驰销售公司罕见地在周末发布最新消息,上万种维修配件价格9月起平均下调15%。其中挡风玻璃降价29%,转向助力泵降价24%,散热器价格下降16%。这也是继7月份奔驰全系车型常规保养套餐价格平均下调20%后的第二次降价。
即便如此,奔驰依然成为反垄断调查的重点盯防对象。有消息称,8月4日上午10时左右,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查访位于沪青平公路989号的奔驰上海办事处,多名奔驰高管被约谈,办事处内多台电脑被强行检查。对此,国家发改委和奔驰公司昨天均没有回应。但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查直指“奔驰整车价格和最低限价的经销商政策”,约谈和调查持续了整整一天。
就在奔驰办公室被强行检查之后,克莱斯勒火速宣布了调价消息,声称是“对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上海市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的积极回应”。
最近10多天,先后有捷豹路虎、奔驰、奥迪、克莱斯勒4家企业调整了整车或配件价格。这些企业主力产品大多为价格较高的豪华车型或进口车,这类车辆因国内外差价过高、零整比超高而受到暴利指责。以路虎为例,降价后部分产品价格仍高达二三百万元,相当于欧美市场售价的三倍左右,而且还要加价提现车。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涉及垄断的相关企业最高可被处以上年度销售金额的1%以上、10%以下的罚款。以奔驰、奥迪等车企的巨大销售额,很可能被开出巨额罚单。但此前发改委对奶粉、液晶面板等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显示,企业主动配合调查可能降低处罚额度甚至免于处罚,这也是最近车企纷纷宣布主动降价的原因。
关注点二
汽车销售垄断“三宗罪”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进口车价偏高有税费因素,包含25%的进口关税,排量3.0升以上的进口车征收25%消费税,因此不宜简单对比国内外车价。但刨去税费因素,中外同类车型价格相差一倍甚至两倍无疑有谋取暴利的嫌疑。
另外,汽车维修零部件的渠道垄断也堪称中国特色,成为加重消费者养车负担的重要因素。目前,零配件已成为整车厂攫取利润的重要方式。车企不允许零部件供应商对外销售原厂配件,只能供给整车厂家,而4S店只能从整车厂家进配件。通过配件转手,车企大赚20%至50%利润,而配件垄断又使4S店和汽车修理厂的竞争处于不公平状态,更谈不上充分竞争。
“我家的奔驰刚出质保期,维修就没花什么钱,常规保养1万公里一次,每次差不多二三百美元。”在芝加哥经营小公司的汤先生透露,感觉在美国不仅车价便宜很多,养车也比国内便宜一些,身边朋友很多人都会自己动手换简单配件,不用依赖品牌销售店,而且市场上能买到的配件都是经过严格质量认证的产品,不用担心假冒伪劣。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对部分车企涉嫌垄断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进口车价格虚高谋取暴利和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价格畸高两大方面。但国内汽车销售领域的垄断并非仅限于此,厂家制定汽车零售最低限价、限制跨区域销售、强行向经销商压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被列为垄断第三宗罪屡遭抨击。
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今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58.9%,超过了50%的警戒线水平,创下自预警指数发布以来的新高。在北京,大约有45%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该协会分析,汽车生产厂家产能严重过剩,只能向汽车经销商压库,造成经销商普遍库存高企的困境。东方IC供图
新闻延伸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该调整
为何中国消费者要忍受高车价和高维修养护成本的双重挤压,为何车企与经销商的地位严重不对等?在汽车反垄断调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成为众矢之的。眼下,关于该《办法》是垄断根源理应废除的质疑声浪四起。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汽车业反垄断的最有力措施就是废除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明确表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早些年确实起到了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但随着汽车市场环境的成熟,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已经过时,目前的焦点不是修订而是废除的问题。在此之前,作为部门规章,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也应无条件服从《反垄断法》。
2005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提出国际通行的汽车品牌授权经营模式,经销商卖车必须获得厂家授权。总体来看,办法的实施对提高汽车营销和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客观上强化了车企和总经销商的支配地位。
在车企强推4S店销售模式的反思中,业界人士提出,一家经销店只能卖单一品牌车型的状况有必要打破,如大众4S店可能不用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这样可以节省建店成本。另外,大卖场式的有形市场有利于消费者直接比较不同品牌的车型,也符合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尽管呼吁多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迟迟没有进展。正因为如此,工商总局刚刚公布的取消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制,4S店经营范围可不限于单一品牌车型销售的新政备受关注,引发公众对汽车销售模式变革的无限遐想。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分析,品牌授权的销售模式不会动摇,只是会加以完善,以有效平衡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一定程度上已演变成为垄断行为的挡箭牌,侵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现实。他认为,汽车经销渠道向多元化发展,4S店模式与新经销模式角逐,汽车销售和售后由统一走向分离,将成为中国车市演进的大趋势。(记者 涂露芳)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