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 正文

和为贵 东风英菲尼迪的本土经

2014-09-25 09: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14名高管中,有11个中国人,还有包括我在内的3个外国人”,当戴雷用标准的汉语介绍东风英菲尼迪的中外高管构成时,让人感觉有点儿突兀,因为长期以来戴雷作为德国人的形象已经很模糊了。听惯了“戴氏”普通话,不少人已将这位娶了一个中国妻子,养了两个混血儿宝宝的德国人,在潜意识中当成了“中国人”。

  这也让戴雷的“主动纠错”变得很有趣。这位在中国从来不讲德语的老外,是一个“中国通”,对儒学等东方文化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一般的中国人。戴雷,已然成为英菲尼迪本土化的一个符号。

  在人们以为英菲尼迪国产项目会因为中外双方意见不合发生“火并”的时候,戴雷没有让“夺权”成为新闻焦点。9月22日,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悄然成立,没有召开发布会,只是在随后发布了一份内容详尽的新闻稿,解答了人们对英菲尼迪“独立经营”的疑问,也为人们关心的“话语权争夺”给出了答案。

  作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东风英菲尼迪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平行,统管国产和进口车型的销售,既体现了英菲尼迪作为豪华品牌的独立性,也避免了多重管理或分权管理可能出现的内耗。公司首任总经理由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担任, 执行副总经理由东风汽车公司战略规划部原副部长雷新担任。公司共有7个部门,除市场和财务外,均设立正副职搭配,仅有的两位日方总监被戴雷诠释为“团队中的两个日本人”,而非“日方高管”。

  在一个合资公司里,中外双方的人员比例如此悬殊还是头一次。作为英菲尼迪国产前超过三位数增长的功臣,戴雷将英菲尼迪中国的团队几乎全部带到了东风英菲尼迪,几位东风体系人员进入高管团队,则可谓如虎添翼。正副职搭配这种合资公司非常普遍的人事安排,未必是一件坏事,戴雷团队的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以及东风高效严谨的工作流程,这些优势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巨大的合力。在这个不存在“中外博弈”可能性的体系内,本土化是所有人的共识。

  据介绍,东风英菲尼迪设立专门的董事会, 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包括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总经理朱福寿、东风有限总裁关润、副总裁任勇、即将就任的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英菲尼迪全球副总裁乔治·莱昂迪斯、戴雷和雷新。

  值得一提的是,徐平在东风英菲尼迪担任董事长,而罗兰·克鲁格则直接向雷诺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报告。由此可见,东风英菲尼迪的运营,受到了戈恩和徐平两位母公司最高层的格外重视,英菲尼迪全球事业的发展,东风英菲尼迪可谓占据了核心位置。

  新任的执行副总经理雷新,此前担任东风战略规划部副部长,在神龙公司曾拥有13年的营销和销售工作经验。他表示:“本公司成立对东风和日产来说是双赢,将创造非常独特的合资文化,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双方可以利用已有的成功模式,快速实现英菲尼迪在中国的预期目标。”

  雷新认为,如果把东风所有的业务板块打开,可以发现,它在商用车、乘用车及其他细分市场领域都能进入前三,只有豪华车品牌是一个空白。从战略地位上来讲,豪华车是东风亟待提升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股东双方会采取独立经营英菲尼迪品牌的方式,聚集最优质的资源,来推动其国产项目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不论是深谙中国之道的戴雷,还是在合资公司拥有多年管理经验的雷新,他们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就是在“同一战略、同一品牌、同一团队、同一渠道”的原则下,迅速推进合资公司的发展。雷新笑着说:“我和戴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雷’字,按中国人的话讲,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份,注定了我们要一起来共事。我们对东风英菲尼迪未来的发展,在认识上高度一致,一定会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合资企业中外双方的争斗,一直是媒体最善于探究的话题。看到东风英菲尼迪的“四个同一”,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东风日产行动纲领》,这个由中方提出的东风日产基本法,明确了股东双方要以合资企业的利益为先,也拯救了一个企业。东风英菲尼迪,在成立之初就吸取了过往的教训,甚至由具有深刻本土化背景的人才负责企业的主要运营,有着格外清晰的思路。

  近两年,英菲尼迪通过“敢·爱”概念确立了品牌调性,创下了豪华车品牌最快的增长速度,戴雷这个“中国通”功不可没。现在东风英菲尼迪成立了,我们不妨把入乡随俗的戴雷看成一个“中方高管”,将目光聚焦在“双雷组合”的本土化动作上,相信结果会是令人兴奋而欣慰的。(记者 王超)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