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汽车

清除电动私家车的“路障”

2016年01月29日 09:48: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不说对环境改善的好处,也不说国家给予的诸多优惠政策,单道日常费用,相比汽油车,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费用可节省20多元,的确让许多人心仪,可是,绝大多数市民还是不愿买,为啥?充电难这道“路障”至今没有完全打通,市民只能“爱你在心难出手”。

  电动车充电难不是新问题,但好几年下来,问题还是问题,就不能不让人忧虑。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国税局局长胡道新介绍说,去年南京国税共办理新能源免税车4727辆,同比增长115%。不过新能源汽车购买的主力还是政府和相关企业,私家购买者依然凤毛麟角。对政府和相关企业来说,建设集中式充电站比现有小区相对容易,而对一般住宅小区来说,建设集中式充电站几乎是天大难题。一位市民曾考虑买一辆电动汽车,当时也有充电桩企业表示可以为他免费安装,可是物业说,小区的电容量不能让他装这个充电设备。实际上,充电桩占用公共空间,能否得到其他业主同意,也是未知数。这位市民只好打消念头。民盟江苏省委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中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大困境:一是申请修建充电桩设施的制约;二是电费差价因素的制约;三是公共配电设施的制约。这三大制约对电动私家车来说,更像解不开的结。显而易见,还是充电“路障”挡住了电动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路。新能源汽车推动这么多年,这个问题已经成了“胡子问题”。

  换个思路,电动汽车非得有充电桩才能充电吗?假如电动车生产厂家能够技术突破,像电动自行车一样将电池拎回家充电,而且不需要对现有电表扩容,也许这“路障”可以疏通不少;假如充电设备变得小巧些,不是“桩”,而是“器”或“盒”,那么在所有停车场地都可以配建,充电也会变方便得多。有如此想法是因为有前鉴:当年电动自行车出现时,同样也遭遇充电难问题,后来改进技术,不仅可以简便地拎回家充电,街头也遍布了自助充电站。显然,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应该适应需求,在需求的变化中不断改进,而不能削足适履。

  解决电动汽车进家的“路障”,除了需要专家智慧外,还需要集中民智,毕竟“知屋漏者在宇下”。普通百姓不一定搞得清技术难题,但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路,有些思路或许能产生“柳暗花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我们总不能让这个老问题长期“问题”下去。(蒋维祥)

[责任编辑:李振]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