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350米的湖南省炎陵县大院农场,一所新学校的建成,被几代人盼望了近20年。然而,在竣工不到半年后,一个计划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被引入炎陵,希望小学所在地块被划入首批征地范围。刚竣工的希望小学被强拆,村民因阻止拆迁被打伤。最终的结局是,项目并未在预定日期顺利奠基,孩子们则被迁入了一个过渡性的板房学校。(见10月30日《法制日报》)
只因要上一个大的招商项目,刚竣工不到半年的希望小学就被纳入征地拆迁范围,孩子的权利何处安放?希望小学的捐赠人情何以堪?政府部门如何取信于民?某些官员常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挂在嘴边,为何光说不做呢?
据炎陵县官方资料显示,新华联·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是炎陵县引进的首个百亿旅游大项目,被称为“炎陵县举全县之力打造的‘一号工程’”。从炎陵县政府大厅显示屏滚动播放的“项目先于一切,项目高于一切,项目重于一切”的口号中,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饥渴程度可以窥见一斑。
我们并不否认,地方政府需要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利税支持,创造就业机会;官员也需要上项目完成政绩指标。政府重视招商引资、上项目无可厚非,但上项目也应有权力边界。政府应该保持权力理性,不能把招商变成“招伤”,更不能置学生权利于不顾,拆除新建希望小学上项目。
如此招商引资,即便换来大项目落地与“喜人”的GDP数据,除了给地方官员带来“政绩”,给资方带来财源以外,对当地百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何益?新竣工的希望小学被强拆,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利被践踏,城乡规划说变就变,法律法规权威何在?当地发展的意义与希望何在?尤其讽刺的是,当地政府强拆了希望小学,所谓的“一号项目”并没有如期奠基。
某些地方只见政绩不见民生,只见权力不见权利,为招商不惜大拆大建,全民招商俨然成了许多地方“公开的秘密”——山西长治承诺,投资商亏损政府“包赔”;江苏沭阳规定,未完成招商任务的官员降格使用;还有的地方招商引资引来的是污染企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在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患上了“政绩饥渴症”,非理性招商愈演愈烈。
要改变招商引资怪现象,关键要健全两套机制。一是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通过问责让未经民主程序、科学论证的决策出不了台;让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二是创新政绩评价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完善招商制度设计,改变以招商论英雄的官场风气。加大地方政府的违规成本,增加官员的轻率决策风险,构建正确的权力伦理,避免招商怪现象蔓延伤害民生。否则,拆学校上项目之类的闹剧还会继续上演。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