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人物

周要田的百亿健康农业梦

2016年10月25日 15:26:26  来源:中工网
字号:    

  4年坚守打开有机大米市场,年产1500万斤;计划打造百亿“真有机”产业

河北尚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要田

  4年,2万亩有机稻田,179项农残未检出,1500万斤有机大米,直供62500个家庭……河北尚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要田规划的百亿健康农业梦,今年迈出了尝试性的一小步。

  周要田,人如其名。在他看来,“这个名字注定这辈子就是要跟土地打交道了。”

  2012年,周要田和几位村民一起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准备在“种地”这个老本行上干出点名堂。但要在高投入、低利润的传统农业突围,几位河北农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一年试种高产水稻品种获得大丰收,却因市场认可度不高遇冷。第二年引入外部资本扩大规模,但投资方因缺乏信心又撤回资金……

  经历种种困难,4年后,还是在柏各庄这片土地上,周要田的“种地生意”已发展为种植面积超2万亩、集育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为一体的现代化有机农业科技公司。

  “这块有故事的土地,也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已身为尚墨农业董事长的周要田依然保持着对土地的那份敬畏和坚守。

  对于未来,周要田还有更大的野心: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有机集团,让“柏各庄大米”重现往日辉煌。

  谈创业 力克困难钟情有机农业

  “‘要田’就是要在生养我的土地上做点事情。祖祖辈辈对于土地的情结,从我的名字就已经传承下来了。”

  新京报:当年为什么选择投资农业?

  周要田:这一辈子算是跟土地叫上板了,离不开种地这个老本行。从历史角度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造就了柏各庄的健康农业发展基础。《红楼梦》里有柏各庄“胭脂稻”的记载;日军侵华时,柏各庄大米被严格控制供应,你说牛不牛?

  我1984年退伍回家后一直想带村里人做点事,1999年开始种地搞试验田,后来还跟四川的种业专家探索高产水稻种植,冲击单亩最高产量。2012年,觉得在国内食品安全和消费习惯改变的情况下,有机健康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我们6个村民创办了合作社专门种植有机大米。我们那时是河北省最早一批土地完全流转的种植合作社,设立自己的管理细则,雇佣工人专门种植,最开始就朝着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尝试。

  新京报:创业过程是否顺利?

  周要田:搞有机基地第一年,我的5个“农民合伙人”觉得没前途全部退出了。当地传统观念认为承包土地就应种高效益、高产量的品种,现产现销赚钱比较容易,而不是搞产量偏低、销量又不好的有机产品。

  创业时的产品结构、销售模式也存在问题。最早我们跟四川一家现代种业公司合作,引入高产水稻品种,第一年亩产1100斤大丰收,但消费者认可度不是很好。第二年引入外部资本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一次性承包了1万亩地,但投资人对农业信心不足又很快撤资。这种情形下,只有一边慢慢摸索市场,一边搞点代加工之类的业务把产能利用起来,依靠海产品的销售利润来补贴农业投入。

  新京报:后来又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的?

  周要田:几年探索下来,我们发现传统的高产经营模式没有竞争力,只有全面转型走高端路线才有出路。从2015年开始,公司大刀阔斧调整产品结构,引入当地传统品种“128号”、“胭脂米”,引进日本“月光米”、“秋田小町”等优质稻米,目前8个系列年产1500万斤,形成从中端到高端的多个有机品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市场的反响非常好,2015年销售额2亿元,在消费者中也有了口碑。

  谈种植 全产业链确保“真有机”

  “全程自主可控,这也是高水平有机农业必须达到的条件。”

  新京报:食品安全是个大命题,如何理解并实施你的健康农业?

  周要田:健康农业首先是在种植管理各方面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即便成本再高也要攻坚。

  土壤方面,我们2万多亩基地全部经过3年的有机转换,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残留、板结等一系列问题。一年光有机生物菌要投入100吨,成本在360万元左右,现在整个种植土壤都通过了有机测评。

  水源方面,当地地下水质较差,满足不了有机农业灌溉需求。我从1999年种地开始,打了6口井灌溉稻米,发现种出来的大米品相、口感较差,于是和当地村民一起引入桃林口水库的水源用于浇灌,种出来的大米质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土壤和水质一解决,其他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2013年我们委托检测机构对有机大米进行了全面检测,179项农残、重金属等指标全部“未检出”。

  健康农业另一个层面就是食用的健康,未来会做长远布局,以大米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从大米到肉蛋禽鱼的一系列供给。

  新京报:公司还建立了青苗培育、稻米加工、无人机植保等系列生产线,这种投入的意义何在?

  周要田:全程自主可控,这也是高水平有机农业必须达到的条件。我们引入了科研、管理、销售等人才,建立起了一套从育苗、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万亩基地的种植管理团队超过100人,种植、收割全部是大型机械作业,生物防虫制剂则由农业无人机进行喷洒,稻米加工全部在我们自己收购的加工厂进行。这意味着种植的每一株稻米,从种子选育、发芽,到中间的种植、管理,以及到最后的脱壳、抛光加工变成小包装走向市场,全部在这个有机基地进行,便于对每个环节进行掌控和管理,确保每粒大米都是“真有机”。一份好大米,必须有好的品种,好的土壤,优质的水源,充足的光照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比如今年虽是个丰收年,但我们的产能就只供给62500个家庭。

  谈发展 打造8万亩有机农业集团

  “咱也定个小目标,用5年打造一个过百亿的健康农业服务平台。”

  新京报:柏各庄大米在北方声誉很高,但周边中小型稻米加工厂遍地,你的有机品牌打算如何破局?

  周要田:目前仅柏各庄一个镇就有100多个稻米加工小工厂,各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但很可惜的是,这么多年外地客商把柏各庄的大米收购一空,贴上东北产区大米标签出售。这样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柏各庄几乎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逐步对周边的种植基地、加工工厂进行并购整合,重新打造出一个真正属于柏各庄大米的有机品牌,通过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溢价,从而带动企业和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新京报:未来是坚持大米这个单一品种,还是多元化运营?

  周要田:肯定是多元化运营。将来我们计划扩大融资,承包下柏各庄镇的全部8万亩土地及唐海、乐亭的6.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立渤海湾海产品冷藏加工冷库,走多元化产品的大健康路线,更好地服务用户。

  我们目前已经与北京臻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还将引入更多合作伙伴,通过共同参股运营来打造出有机健康农业的多个子品牌,计划5年内打造出一个产值超过100亿元,集稻米、蔬菜、肉禽为一体的大型有机农业集团。(记者 李栋 朱新泉)

[责任编辑:葛新燕]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