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7日,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已有21家上市钢企公布了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上述21家钢企去年共计亏损近77亿元,而这21家钢企2011年尚有98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了约17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钢铁行业产能目前绝对过剩,是造成钢铁行业利润下滑的最重要原因。未来环保标准的提升将成为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手段,被市场寄予厚望。
产能绝对过剩
“过去说钢铁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过剩。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已经偏向绝对过剩,而且过剩总量高达2亿多吨,造成上万亿资产的浪费。”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13日在第四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如是指出。
在同一场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也表示,钢铁行业既有产能加上在建产能,将来可能超过10亿吨。目前的产能已超过未来可能出现的消费需求。这就是绝对、长期的过剩,无法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化解。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19189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630万吨,同比增长6.6%;粗钢日均产量213.87万吨,月环比下降3.15%。按照这个数字测算,2013年钢铁年产量会在8亿吨左右。
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创新高,达到7.17亿吨;而产能方面,中钢协给出的数据是9.7亿吨。产能过剩格局下,中国钢铁行业去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据中钢协数据,2012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0.04%。
“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钢铁行业惨淡经营已持续18个月之久。2008年危机后的4年多时间,我国钢铁工业经营效益较之前大幅下滑,年度销售利润率持续处于低位,在全国各工业门类中排名垫底。”李新创表示,“今后三到五年,钢铁行业将持续这种经营状况,如果产能问题处理不好,行业经营恶化的持续时间甚至会更长。”
在冯飞看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集中度低以及企业竞争单靠拼价格,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钢铁行业的效益急跌。“跟国际上比,中国钢铁的产能利用率还是在国际合理区间的下限,但组织结构过于分散,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就有37家,而国际上才20多家。”
李新创指出,中国钢铁产能还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的特点,板带材品种过剩和部分下游行业用钢品种过剩,而部分高端钢材品种却供应不足。此外,我国钢铁产能还存在区域过剩的问题,竞争激烈。
他举例称,2012年,造船、铁道用钢需求不足,热轧宽带钢轧机、中厚板轧机和轨梁轧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4%、69.4%和68.4%,过剩情况较为严重。同年,中国进口钢材1366万吨,其中板带材仍是进口量最大品种,占比超过85%,特别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镀层板、冷轧薄板带、中厚宽带钢和电工钢板的进口量排在前四位。
环保标准被寄予厚望
4月11日,工信部下达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炼铁需要淘汰263万吨,炼钢淘汰781万吨。这一指标相对于2012年明显降低。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统计,目前产业政策界定的落后粗钢产能仍有约2500万吨。自2005年国家出台《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来,装备能力一直为界定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标准。按最新的产业政策,落后粗钢产能主要是指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以及30吨以下的转炉、电炉。
2011年末,工信部下达了“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钢铁行业的具体目标任务为淘汰炼铁落后产能4800万吨,炼钢4800万吨。但根据中钢协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去年全国新增粗钢产能约为4500万吨,仅一年新增产能就接近整个“十二五”期间淘汰总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为了扩产,钢企往往一边拆掉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另一边却建起更大高炉。此前,一份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产量为8.63亿吨,2012年约为9亿吨左右,主要是这一年新增高炉就多达39座。
李新创表示,按装备能力“一刀切”的现行产业政策存在着一定不足,表现为淘汰落后装备红线不断抬高,企业为符合政策要求大幅扩大装备能力,形成新的产能,造成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抑制产能是行业共识,但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通过行政手段减产只能适得其反,迫使市场采取“非常手段”应对。行业亟需转变管理方式,确立符合市场规则的限制粗钢产能新标准。
李新创提出,遵循主题功能区规划,严格能源环保标准和总量限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并配套一系列财税政策,是破解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困境的重要途径。他建议把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状况、反映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逐步实施绿色GDP考核制度,使地方政府及钢铁企业在发展中承担生态环境成本,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