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KANO》剧照。(资料图片)
“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败,为什么还要去打!”
“真正的赛德克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相信凡是看过台湾影片《赛德克·巴莱》的朋友,一定会为其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赛德克人振聋发聩的呐喊所震撼。这部反映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史诗性作品,不仅票房大卖8亿多台币(新台币,下同),成为台湾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电影,而且一举斩获金马奖6项大奖,获得了票房、口碑和奖项的三丰收。
创造这一电影奇迹的,便是台湾导演魏德圣。
日前,这位知名导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及这一成功,并没有志得意满,他坦诚地说,“都是被钱逼出来的,一路拍片,一路借钱,每天都在解决钱的问题。”事实上,资金短缺一直都是困扰岛内电影制作的棘手问题。“幸亏有中小企业信保基金扶持一把,片子才能顺利拍摄下去。”魏德圣不无感慨。
2008年上映的影片《海角七号》,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魏德圣道出了当时的电影市场,“导演们都想着用小成本降低市场风险,一部投资1000万的电影,能卖个150万大概就要开香槟了。”年轻的魏德圣却硬是往《海角七号》里砸了5000万元,当时台湾本土电影一年的总票房才不过4000万元。
当初《海角七号》剧组到屏东开拍时,魏德圣身上只有50万元。捉襟见肘之际,台湾中小企业信保基金找上了门。通过信保基金的直接保证,他成功从银行申请到1500万元的信用保证贷款,魏德圣成了岛内最早一批受益信保基金的电影业者。
《海角七号》的成功,一时间也炒热了中小企业信保基金这支撬动台湾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紧随其后,其他一些影片,如《痞子英雄》、《刺陵》等,也纷纷沿用这一模式,找到信保基金。对于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赛德克·巴莱》,资金问题同样难住了魏德圣。尝到过甜头的他,再一次申请到信用保证贷款9000万元,可以说信保基金是《赛德克·巴莱》取得成功的重要“功臣”。
小小基金,何来如此大的功力?原来,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台湾财政部门早在1974年就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台当局及银行金融机构的捐助是主要资金来源。“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那些有发展潜力但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可以为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提供极大帮助。”台湾青年创业总会副秘书长陈丽华介绍说。
为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的电影作担保,是信保基金做出的重要尝试之一。“希望透过基金,帮助文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给岛内文创产业加把劲。”陈丽华坦言。据统计,自2006年起,信保基金已经为28部台湾电影提供了信用保证,保证额度达4亿多元。
有担保,就有风险。如何防范担保贷款的风险?信保基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实行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一般情况下信保基金的担保比例为80%,出现贷款风险时,信保基金代偿80%的风险损失,银行也要承担20%。”有了风险共担机制,岛内商业银行乐意参与贷款,并对中小企业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也提高了担保的安全性。
同时,岛内还推出了其他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台“火凤凰”专案,通过发放奖励的方式,鼓励银行加快催收债权;开办信保薪传学院,搭建企业主及企业财务人员交流平台;推出“千金挺专案”,降低担保费率,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近年来,信保基金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
岛内银行参与信保基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已有40多家银行机构参与进来,受理信保业务,并向基金捐款。此外,中小企业信保基金在岛内拥有3000多家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服务网络体系,大大方便了中小企业申请保证贷款。
在信保基金扶持下,台湾一个又一个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就包括宏碁、鸿海等国际型企业。反过来,壮大起来的企业也纷纷捐款反哺基金,比如《海角七号》成功后,就将其票房的1%回馈给信保基金。
今年初,魏德圣的新片《KANO》杀青了。这部聚焦台湾棒球运动起源的影片,再一次通过信保基金申请到8000万的保证贷款。《KANO》只是台湾电影发展的又一个缩影,在中小企业信保基金的持续孵化下,未来台湾电影产业将会诞下越来越多的“金蛋”。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