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国企长虹祭产业调整大旗 等离子业务去留引关注

2014-06-05 11:14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社发

  以往给人暮气沉沉、保守陈旧的老牌国企长虹,在家电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大潮中却祭出了一系列的大动作。近日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将启动新一轮的内部改革”,今年将对产业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公司战略、对发展造成拖累的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或者退出。这让长虹再度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转型聚焦三大领域

  去年10月长虹率先发布了其转型的“家庭互联网战略”,今年以来,围绕这一战略,长虹在智能产品上已相继推出启客(CHIQ)系列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调。赵勇在股东大会上称这次产品战略的调整是一场战役,“要使公司从这场‘战役’的胜利转变为战略的胜利,就需要公司革新内部管理,推动机制体制改革。”

  按照赵勇的规划,长虹要从公司整体层面“革自己的命”。据他透露,近期四川长虹的转型工作将聚焦三大领域,首先是推进企业机制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国有体制、机制改革,理顺企业与政府,董事会与经营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其次是对公司加紧产业调整和布局,最后是建立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

  赵勇坦言,“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形成了200多家子公司。下一步,将对不符合公司现有发展战略、拖累公司业绩的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对公司发展战略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并购的方式去弥补。”他还谈到,“不久之后大家就可以看到,公司的经营层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公司董事会成员与经营层的重叠度将大大降低,二是经营层将承担真正的经营任务。”

  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撰文指,长虹集团的营收75%是由四川长虹、美菱电器、华意压缩和长虹佳华提供,而集团利润则超过140%来自上述4家上市公司,众多无价值公司的存在,吃掉了长虹不少利润,而对集团营收并无大的贡献。他认为长虹应向美的学习,之前美的企业规模膨胀,主营竞争优势被弱化,2011年下半年以来启动企业战略调整,将不具有发展前景、对企业营收和利润贡献小、行业竞争力不足的产业全部砍掉,至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企业战略调整基本到位,转型效果开始显现。

  据了解,未来长虹还会聚焦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将公司硬件、软件等资源统一集成到云端的开发系统,全面改革公司现有的物流、服务体系,并最终实现由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能终端及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透露,长虹旗下有近7000家自营店,去年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400%。今年在强化电商策略的同时也将加强线上线下的结合,推进实体店的销售职能逐步向体验与服务职能转变。

  等离子业务去留引关注

  尽管长虹方面还没有透露此番产业调整的具体信息,长虹等离子业务的去留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事实上,外界关于长虹等离子电视何去何从的讨论由来已久。等离子早已成为彩电领域的“非主流”,奥维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1-4月,等离子电视线下销量24.8万台,同比下降64.52%,其销量仅占整个平板电视总销量的1.99%,而去年同期为4.56%。业内预测,未来3-5年,等离子电视将彻底退出民用消费市场。

  曾经的等离子“大户”们也纷纷退出。从2008年开始,先锋、日立先后宣布退出等离子面板生产,去年下半年,全球最大的等离子面板和电视生产企业松下,关闭位于上海的等离子电视组装厂,出售已经停产的等离子面板工厂,有消息指今年松下将停止等离子面板的生产。巨资押宝、目标打造从屏幕到整机一体化电视产业链的长虹,也就成了等离子阵营的“孤军”。

  而近年来,等离子业务实际是成为长虹“包袱”的,四川长虹连续两年的财报显示,旗下主营等离子面板制造的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2012年亏损7.38亿元,2013年亏损3.47亿元,此番长虹对内部产业进行调整,外界又猜测等离子业务将首当其冲。

  不过业界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刘步尘认为,长虹很有可能退出等离子这一块。而另一些观点认为不会砍掉,而是向商用市场转型,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就认为,长虹不会轻易让投资几十个亿的项目白白打水漂,未来虹欧公司可能面临着技术改造或技术升级,推出更有市场前景的商用产品,比如用于能源、太阳能的玻璃基板等。

  (南方日报记者 钱玮珏)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