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首创置业四季度加速出货 转型升级应对“白银时代”

2014-10-10 10:08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 王 峥

  “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波动的市场将成为一个新常态,我们希望能通过对自身产品结构、运营能力,以及品牌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来维持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首创置业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胡卫民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悉,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首创置业目前85%的货源均是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同时成立了乐惠家这一服务平台公司,以便为15万户首创置业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而针对全年销售目标,胡卫民称,随着四季度的加速推货,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280亿元的销售目标。

  四季度加速推货

  首创置业的管理层表示,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公司上半年的销售表现确实不如预期。根据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首创置业累计签约面积约73.1万平方米,签约金额67.7亿元,虽然实现了同比的小幅上涨,但销售数据较全年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不过,这一情况随着公司近段时间的加速推盘已经有所缓解。首创置业8月份实现签约面积34.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02%;签约金额约41亿元,同比上升318%。截至2014年8月底,首创置业年内累计实现签约面积约118.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1.7%;签约金额约124.9亿元,同比上升32.6%。

  对此,首创置业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赵强向记者表示:“我们安排了多个项目在4季度推向市场,货值达140亿元。而这两个月我们还有货值60亿元的自住房和保障房项目供应到市场上,完成全年销售目标问题不大。”

  同时,赵强称,首创置业今后的布局将聚焦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这样的大都市,目前公司70%的货源集中在上述5个城市,另有20%布局在二线城市,只有10%的货源位于三四线城市。未来,公司将逐步从三四线城市撤出,将精力全部集中在一线及1.5线城市。

  而在销售方面上,首创置业也正在积极的拓展渠道,其中公司位于北京、天津的项目准备全面与链家地产和我爱我家合作,同时制定积极的定价策略,以加快销售。

  此外,首创置业于2012年底还在公司内部推出了项目“跟投机制”。胡卫民表示,“跟投机制”在驱动团队积极性的同时,相关团队在拿地时也会更加谨慎,确保公司股东的利益。

  拿地谨慎积极

  “‘白银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周期波动,谁能够踩准短周期波动的时点,谁就有了优势。而且近几年市场有一个规律,就是糟糕1年好2年,一般市场的调整周期不会超过6个月—9个月,而本次楼市下行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的,并且近期市场已经有所回暖,所以明年的市场应该是一个向上的周期。”赵强表示。

  而这也是首创置业四季度加速出货的另一大原因,毕竟这将帮助公司回笼大笔资金。目前,由于市场下行,土地市场持续降温,成交地块的溢价均不高,此前遭热炒的北京孙河区域,多宗地块便已经2次流标。首创置业管理层认为,目前土地市场正是低点,依靠回笼的资金抄底土地市场,将有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释疑永续债

  此前,由于内地楼市调控,导致H股股权融资受到影响。为此,首创置业也拓展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其中,40亿元永续债的发行备受市场关注,公司也被指欲借此降低负债率,但未来将承担更多风险。据悉,永续债一般不设固定期限,可计入报表权益,同时通过“利率重置条款”促使企业按时还本付息。

  对此,首创置业资本管理中心总经理秦怡表示,“公司所发行美元永续债的利率重置期限是5年,时间一到我们会全部偿还,不存在支付高额利息的风险;同时,我们永续债的利率为8.375%,远低于国内信托融资成本,与刨除隐性成本的房地产开发贷成本相近;此外,永续债占我们有息负债的比例也不高,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

  另据记者了解,首创置业在海外市场也是收获颇丰,其位于澳大利亚项目今年7月份开售,首期推出的197套住宅去化率达95%,签约总金额1亿澳元。对此,胡卫民表示,“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开发前景很好,与今年的国内市场相比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目前澳大利亚的移民新增人口很多,公寓住宅这块,悉尼每年有28000套的需求,但供应只有14000套,有点一房难求的意思,同时去年房价也上涨了15%,我们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对于未来的海外发展计划,胡卫民称将选择成交量多、新增人口多及中国客户偏好的城市。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