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人民财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法不妥

2014-11-19 13:5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近日,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相关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在网络上被热炒。

  中国推进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的举措,能够通过增加对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达到增加对外投资、化解过剩产能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多重目标,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国推进亚太互联互通的措施和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由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实际名为“欧洲复兴计划”。二战之后,欧洲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生产能力大幅下滑。美国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自身战略的综合考虑,开展了一项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旨在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贷款援助。由于这些贷款援助中的大部分资金用来采购美国生产的产品,因此美国因战时而增加的产能得到了有效利用,美国经济增长也一改战后初期的颓势。

  中国推进亚太互联互通的举措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差别十分明显。首先,美国当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意在奠定美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以此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马歇尔计划”中,美国享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有历史学家甚至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其实质目的是控制西欧,就像苏联控制东欧一样”。而中国实施的对外援助贷款,并不针对第三国,并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其次,美国版马歇尔计划只是推动欧洲复兴的进程,而中国的相关举措更多的是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的一种探索。二战之前欧洲的制度和经济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战前的制度和人力资本在战后大多保留下来了。而目前中国相关计划涉及的伙伴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发展的基础薄弱得多,基础设施总体非常落后,制度和发展模式尚不成熟。这就意味着,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所涉及的具体措施更多的是发展模式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必然暗含着更多风险和挑战。

  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是中国通过开放型经济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努力,也是对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的探索。客观地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薄弱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从基础设施投融资入手,是推动相关经济体发展、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有效手段。将中国推动亚太互联互通说成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提法并不妥当。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计划是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不是中国谋求霸权的行动。(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博士)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