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家发改委针对美国芯片商高通公司开展的反垄断调查已满一年,调查结果已经完成,近期将向外公布。“除了罚款、降低专利授权费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权协议’也在其中。”该人士透露。
“反授权协议”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专利优势迫使手机厂商签订的不公平合约,根据这项协议,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公司,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随着这项协议的取消,国内手机厂商拿起专利作为竞争武器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不过,即便发改委对高通的处罚取消了反授权,为大陆厂商打专利战推翻了壁垒,但这并不意味着专利战会立刻到来。”手机联盟中国秘书长王艳辉昨日对记者表示,这只能说有专利的厂商有权利去告其他厂商,但由于大陆知识产权侵权的判罚力度较弱,起诉更像是一个威慑手段。
告别高通“保护伞”
牵动国内手机产业的高通公司在华垄断案正在接近尾声。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高通案件结果已出,目前正在等待审批后宣布。
去年12月13日,发改委对高通进行反垄断立案调查,并在今年7月明确对高通的调查包括“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基础”等七项内容。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在一些问题上,高通公司承诺作出整改,并请求发改委中止对其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几个月前,发改委官员透露,“高通反垄断案”已进入最后处罚阶段。业内猜测,罚金超过10亿美元,创造新的纪录,高通可能同意大幅调整其专利许可模式。
2014年会计年度第四季财报,高通季收入66.9亿美元,与上季相比减少2%,营业利润与上季相比下滑4%,净利润则下滑15%,每股收益下滑15%。高通在第四季重挫,主要即因为反垄断调查,除了中国大陆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都开始调查高通的授权与芯片业务。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罚款、降低专利授权费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权协议”也在其中。
据了解,所谓“反向专利授权”,是指有专利的厂商在购买高通专利时,必须将自有专利同步授权给高通,这样其他购买高通专利的厂商可以免费使用他人专利。这项协议意味着,即使一些手机厂商使用了别家厂商的专利,只要采购了高通公司的芯片,就不用担心专利的收费问题。实际上,这等于给一些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带了一顶保护伞,以至于放纵这些手机厂商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并不会在专利问题上作出相应的规避。
显然,这样的规则对于缺乏专利的新兴手机厂商小米(滚动资讯)、OPPO等是有利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在这个数字上,小米发明授权仅有10项,OPPO有103项。
不过,随着这条协议的取消,未来手机厂商们之间的专利价值将会逐渐凸显出来,专利战将有可能随时开打。而在此前,有业内传言,已有部分厂商向同业的厂商作出交涉,想就专利授权问题展开收费谈判。
厂商态度不一
事实上,专利从去年开始就成为国产厂商圈内热议的话题。目前国内手机市场放眼望去,拼外形、拼工艺、拼配置、拼价格的硬件战已经越来越没看点,当产品同质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时,厂商急需一个新的营销点,而专利则是一把利器。
但是否会针对专利问题在未来发起诉讼,各家厂商态度不一。
中兴通讯方面对记者表示,中兴通讯是国内专利积累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我们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但对于是否会发函针对专利问题开打,并无正面回应。有接近中兴人士对记者表示,有知识产权的公司应该享受专利红利,而专利缺失的公司也必须为自己的短板买单,当然,专利领先者不能放松,竞争只是刚刚开始。
言下之意,在未来中兴并不会放弃专利诉讼的权利。
而华为则向记者否认了曾向国内手机厂商发过律师函,也表示未来不会针对此事进行相关诉讼。此前,微博实名认证为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发文称“我们此前没发过函”。同时他指出华为IPR的首要任务是保卫自身业务安全,构筑公平健康的商业环境。
而在今年德国消费展上,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则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专利问题的态度。
“华为采取的方法是交换专利,中国的厂家没有专利到欧洲来真的会把它们玩死掉的,没有专利不能到欧美市场来,来了只能死,你现在挣的一点钱将来都会退回去。”余承东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欧洲市场对专利的重视度很高,在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可能不受重视,但一旦形成规模以后,马上各种专利的收费就非常高。
对于是否会对其他手机厂商发出专利函,酷派副总裁曹井升则对记者表示,手机要发展,国内的厂商之间要有一定的合作形式。
“今年应该是国产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明年应该是突破的一年,我相信明年发展得更快,我建议国内企业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一起把海外市场做下来。国内厂商争斗没有多么大的意义。”
曹井升对记者说,酷派的专利是足够的,包括在双待机上、通信、多媒体等发明专利很多。不过他向记者坦言,像苹果、三星专利官司打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涉及到很深的东西。“每次评判时,找一个点就结束了。”
迈过“专利坎”
“中国大陆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判罚力度较弱,即使一方最终诉讼失败,所受处罚也比较轻,相反,起诉方还要面临巨额的诉讼费用,这种投入产出上的不合算,成为海外专利拥有者在中国使用诉讼手段解决专利授权问题的主要障碍。”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说。
他表示,国产手机厂商在国内相对相安无事,也是高通保护伞发挥的功效。
不过从今年开始,中国专利诉讼的客观条件已经逐渐具备:政府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知识产权、专利的重要意义;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也在北京、上海、广东陆续筹建和设立。酷派副总裁曹井升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适宜专利诉讼的环境正在形成,整个政府包括行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专利,并重视它,这对于专利相对比较少的企业肯定是有压力的。
而相比于高通反垄断案件的结果,另一个专利诉讼案件也会在未来加大厂商对专利的重视度。
诺基亚首席执行官拉吉夫·苏里(RajeevSuri)日前在分析师会议上确认,诺基亚未来不会直接制造手机,不过他表示,诺基亚正考虑提高专利授权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11月26日,诺基亚的专利检索总量为12121件(条),诺基亚的发明公布数为3955件,诺基亚的发明授权数为3647件,诺基亚的实用新型数为33件,诺基亚的外观设计数为1042件。
与之讲话相关的一个背景是,诺基亚在国内对方案设计厂商华勤的诉讼仍在继续。
2010年12月,诺基亚起诉华勤公司8起专利侵权,包括“带有照相机的移动通信装置”、“通信终端”、“选择数据传送方法”、“用户设备、蜂窝无线电网及其中的位置更新方法”、“选择数据传送方法”等手机基础技术专利。经过漫长的审理,案件于去年7月一审宣判,诺基亚败诉,“选择数据传送方法”等专利被宣告部分无效。
“过去几年华勤利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已经将诺基亚起诉自己八个专利中的五个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当途径无效,目前诺基亚起诉华勤的诉讼已经打到国家最高法院,预计未来一两年会有结果。”王艳辉对记者表示,在前几年,手机中国联盟代表超过30家手机品牌及设计公司与Nokia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专利授权谈判,可惜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他告诉记者,诺基亚实际在紧锣密鼓重新规划专利业务,已经有多家中国手机公司收到了诺基亚发出的律师函。在他看来,诺基亚与中国手机厂商的博弈,相当程度取决于诺基亚诉上海华勤公司侵权案的结果。
根据研究机构ValueWalk统计,包括苹果、三星、HTC、微软、黑莓、LG、索尼、摩托罗拉、华为等近40家公司都须向诺基亚缴纳专利授权费。
“专利的问题在高通案件结束后未必会在短期形成什么影响,但长远来看对于一家致力进入全球市场的大陆品牌,专利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的,专利不够可以购买,一个专业的专利运作团队则是必需,否则市场空间会受到局限。”王艳辉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