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以人才红利重塑经济增长内驱力

2014-12-16 11: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才红利的开发与挖掘,可以实现经济生产与社会福利的有机统一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我国劳动力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享有“世界工厂”的盛名,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功不可没。然而,在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经济增长的历史发展模式难以维系。

  只有因势而变,才能“化险为夷”。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我们只有避免因循守旧、画地为牢,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向高新技术导向的高端制造业,从以生产为主的传统经济转向生产与服务并重的现代经济,使得经济增长从依赖劳动力驱动转变为依托人力资本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才能重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的适应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过去,我国对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适龄就业人口缺少相应的职业技能与创业意识,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造成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深圳是全国农民工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最早感受到劳务工素质问题的困扰。早在2008年,以帮扶农民工为目标的“圆梦计划”便首先在深圳市总工会萌发,专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培训、专本科学历教育等一应俱全。“圆梦计划”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加速更新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换,需要以人才的自由流动为前提。只有建立完善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柔性流动机制,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益理论来引导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才能避免出现“脑体收入倒挂”与“人才外流”的现象,逐步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不断释放人才活力。目前,深圳以“三化一平台”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利用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经济转型升级与人才发展达到良性互动,人才红利得以不断激发。

  人才红利的开发与挖掘,可以实现经济生产与社会福利的有机统一。传统的人口红利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却与分配过程相分离。大量流动人口推动了城市化与城市经济的迅速成长,却没有得到必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深圳着力推进“新工人、新市民,大培训、大提升”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从根本上维护广大劳动者的生存权、发展权,帮助他们提高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实现体面劳动,从而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形成了统一与平衡,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