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商业  > 正文

不接地气 “一亩田”兵败“互联网+”

2015-09-14 13:3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不接地气 “一亩田”兵败“互联网+”

  致力于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农业。"一亩田不懂农业是其内伤,导致了它的模式无法落地。"当然,即便一亩田的模式出现一些问题,但它的这种探索,对于整个农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而言,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亩田作为先驱者,至少培养了一部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农业"互联网+"的全面铺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85后CEO创业4年,员工超3000人,每天帮农民交易农产品价值3亿元,全年交易额1000亿元……致力于“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自7月陷入“数据造假”风波以来,又发生全国范围内的裁员事件,引发业界关注。在这些事件背后,不懂农业、没有玩转互联网等质疑声不断。

  被质疑“掺水”的数据

  据了解,一亩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帮助采购商找货源。其线上APP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采购商提供供求信息服务,线下为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活动,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由于一亩田同时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也由此找到出路。

  今年7月,一篇关于农业电商的报道被大量转载:据描述,4年前创办的国内最大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员工已经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随后则是四起的质疑声,在一亩田的PC端网站,出现诸如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的数据,“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网友质疑,107万吨洋葱是什么概念?要知道,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7月30日下午,一亩田官方回应称,平台上的部分数据只是测试数据,是产品出现漏洞,前台展示的数据和后台交易的数据完全不同,并强调其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

  一亩田公开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其交易流水达到了153亿元,仅6月20日到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达到99亿元,交易完成订单数65602单,日均3.2亿元。

  在B2B行业里,这一交易数据其实并不夸张,但有媒体在走访一亩田旗舰店、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相关行业经销商后发现,一亩田线下员工存在通过返利的方式刷交易额的现象。

  新发地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亩田的一家旗舰店便位于此。在早上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期,一亩田旗舰店的办公室里只有3名工作人员,并无过来咨询交易事项的客户。

  当媒体表达了“为水果寻找外地买家”的来意后,一亩田的一名工作人员展示了其APP,介绍了签订合同、买家支付部分交易款付、发货后再付清尾款的流程,并声称如果签约后发货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进行返利。

  另一位工作人员则催促尽快签约,迅速拿到返现,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

  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随后表示,对去一亩田进行交易并没有太大兴趣,“此前一亩田曾经在新发地多次举行过宣传活动,在平台上走账即可参与返利,且上不封顶,曾经有一些大供货商通过多次走账刷流水,但现在的补贴每天仅仅200元,对我们意义不大。”

  该经销商还表示,他们有自己固定的运输渠道,并不需要一亩田提供的物流服务;另有几家经销商则一致认为,一亩田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但“信息更新速度太慢了”。

  记者还通过一亩田APP上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全国各地多位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都表示,使用APP的主要目标是发布相关信息,并未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据几位销售商介绍,在一亩田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基本都是需要上门看货、现场结账,并非通过一亩田平台打款;所有信息并未仅供一亩田使用,一亩田带来的销量不算太多。此外,达成交易的物流体系也并不是通过一亩田进行。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